本报讯(记者 梁燕如)现在,市龙骨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方加大道路洒水降尘力度,降低施工作业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群众对棚改工程认可度、满意度更高了。但在此前,该项目因降尘力度不够,受到群众诟病。
变化出现在今年1月28日《梧州日报》“读者之声”栏目刊发《龙骨冲居民生活受棚改影响 路面积泥土车过灰尘多》后。市“城市建设提质年”活动指挥部办公室将问题以督办单形式反馈至万秀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于1月30日上门督促责任单位整改。
以上案例只是市提质办借助媒体监督,落细管理视角、抓实城市管理的鲜活一例。去年3月,市提质办成立后,安排专人收集本地媒体曝光的城市建设管理问题,以派发督办单形式,要求职能部门限期完成问题整改。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市提质办从《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读者报料栏目中,累计收集涉及城市建设管理问题数十件。目前,这些问题线索均完成整改或持续整改中,处理率达100%。
媒体监督件件有回音背后,是市提质办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社会监督的重视,以及迅速回应、落实整改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市提质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媒体监督畅通了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渠道,能汇聚起建设美丽梧州的智慧和力量。从媒体的监督报道中看到,文章反映的问题线索涉及非法营运三轮车、食品安全、商铺占道经营等方面,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积极治理建议。
相关人士同时指出,城市管理内容多、情况复杂,在基层执法力量普遍薄弱情况下,媒体监督报道直指具体问题,充当职能部门“双眼”“双腿”,协助细化监管视角,推动职能部门在共性问题治理中探索建好城市、管好秩序的经验措施。目前,各城区、各部门落实“一把手”审阅督办单、部署整改,主要分管领导到工作一线组织开展整治等抓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增强问题治理实效;公安交警、交通、工商、质监等部门就治理非法营运三轮车等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城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食药监部门建立常态巡查机制、划出临时摆卖区域等,疏堵结合治理市场乱摆卖、小摊贩无证经营等问题,市场环境治理、校园周边食品小摊档整治等成效显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韵通讯员蒙丽滨)2月27日,以“践行五大改造、彰显阳光执法、展现监狱新形象”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在梧州监狱举...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