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肖旻泰
酒,在中国的历史中源远流长,既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和社交载体。
自1935年建厂以来,梧州龙山酒厂历经80载风雨,立足于利用梧州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但积累了口碑,更形成了“龙山”“桂峰”两大品牌。上世纪末,这家当时全国最大的动植物酒厂,生产的“三蛇酒”“蛇胆酒”等动植物酒美名远扬。曾经的梧州龙山酒厂,如今的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美好记忆。
1.制酒技艺代代相传
梧州龙山酒厂的历史可追溯到1935年。当时,梅俭生、陈寿彭等几名来自广东省顺德县龙山乡的商人在桂林开办酒坊,因而为酒坊取名“龙山酒坊”。1945年,龙山酒坊迁至梧州,改名“梧州龙山酒厂”;1958年,酒厂因公私合营转为国有企业。1993年1月,梧州龙山酒厂与梧州市酿酒厂合并,成立梧州市龙山动植物酒总厂。2003年,企业改制成立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
如今龙山酒业有限公司所在的龙山路20号厂址,还是1969年所选所建。步入厂区,路旁高大的玉兰树、红砖砌成的厂房、铁门上斑驳的锈迹,默默地诉说着酒厂久远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龙山酒业有限公司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实现了“新”与“老”的有机结合。顺着酒香循去,大米蒸煮车间、发酵车间、蒸馏塔、浸泡车间、包装车间逐次拉开格局。
龙山酒业有限公司的动植物泡酒采用自酿的米白酒、糯米甜酒两种酒基。盛夏时节,位于高处的白酒车间里弥漫着水蒸气,温度高达35℃以上,尽管几台高功率电扇开足马力,但高级酿酒师欧庆宁与同事们依然汗透重衣。他们正往刚出锅的糯米中加入小曲,随后将糯米放入编好序号的陶瓮中,在库房内静置三天以待发酵完成。
酒厂后区有一个三层楼高的蒸馏塔,粮食在半固体形式下,通过蒸汽变成气态,再经过冷凝器形成酒液。欧庆宁说:“我们以前是用釜蒸酒,一锅接一锅地蒸。现在采用连续蒸馏法,效率和原料利用率都提高了,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粮食的风味。”
机械设备现代化减轻了酿酒工人的负担,但以三蛇酒为代表的动物酒浸泡技术依旧采用传统的“四浸四取”工艺。龙山酒业有限公司的蛇酒千吨车间内,整齐排列着100个浸泡桶,每个桶高达4.5米,容量为10吨。公司将从各地养殖场收来的蝮蛇、乌梢蛇、过树榕蛇等各种蛇处理成为酒料,先用酒将其浸泡三次去除腥膻,此时的浸泡液浓度极高,被称为“酒种”;然后按每桶40%的配比投放处理好的酒料,在酒基中浸泡两年以上方得成品;之后经过兑配、澄清过滤、光检、包装,才能出厂。
2018年,梧州三蛇酒泡制技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国家级果露酒评委、一级品酒师甘清航,也被确定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
2.舌尖品鉴百般风味
从酿造、浸泡到包装,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有着一系列的现代化工艺支撑。但评定酒类的一个重要指标——口感,几十年来仍离不开品酒师们舌尖上的精微把握,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8月10日上午,正好有一批新酒出缸,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各部门的代表聚集在酒体设计室内,桌上摆放着酒瓶、酒杯、试管等一应器具。当时钟的指针指向9点18分,品酒师们拿起酒杯,先仔细观察酒液颜色,再轻嗅香气,随后浅浅地抿了一口酒,闭目回味一番,便开始互相交流,不时还在笔记本上记录。
甘清航轻轻晃动手中酒杯,杯中液体明黄透彻,他介绍说:“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龙山三蛇酒’。梧州蛇酒在明代洪武年间就已有记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龙山酒厂继承发展了蛇酒浸泡工艺,取乌梢蛇、尖吻蝮、短尾蝮配制三蛇酒,正式打响了名头。如今的这批酒蛇腥味太浓,口感生涩,需用少量酒基中和。”
随后,甘清航打开另一瓶酒,将瓶中的琥珀色液体倒出,房中酒香四溢。甘清航接着说:“这是龙山酒厂的另一个老品牌——毛鸡酒。广西民间早有捉毛鸡泡酒的传统,龙山酒厂在民国时已开始批量生产毛鸡酒。这种酒加入了黄精、菊花等药材,因此具有独特的复合香。这批酒口味偏淡,可加入适量酒种增加香味和浓度。”
“酒基为甜酒,口感绵柔微甜,细品有一股药香,回味悠长。”另一边,综合生产车间主任陈桂芬拿着一小杯棕红色的酒介绍,“这是我们公司应市场需求在1988年开始推出的岭南神酒。岭南神酒是在糯米酒的基础上加入桂圆、红枣等药材酿制的,能抗疲劳、补元气。这种酒自推出后一直占据我们公司总销量的60%以上,是多年来支撑酒厂发展的‘功臣’。”
甘清航说:“从前,品酒的法门是师徒代代传授,现在是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我们公司如今拥有包括国家果露酒评委两名、国家一级品酒师四名在内的一批专业品酒队伍,为‘龙山味道’的传承提供了人才支撑。多年来,我们与酒打交道,对公司每种酒的来历都如数家珍,也在酒里融入了自己的感情。”
3.龙山美酒打开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梧州市龙山动植物酒总厂是全国最大的动植物酒厂,年产动植物酒能力达到10000吨。但在1991年以前,该酒厂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两广、港澳地区,国外市场没有完全打开。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世杰回忆说:“当时,我们下决心扩大国外市场,初步选定马来西亚,并最终落子于当地华人比例较高的州——槟城。”
1993年,林世杰率队到槟城调研,发现当地华人的节庆风俗、信仰都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沿街林立的中餐馆、中药材店,更坚定了林世杰在当地推广龙山酒的信心。
新华通公司是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选择的总经销商,该公司当时经销着从中国进口的各大品牌酒。但在经销初期,龙山酒业的“桂峰牌”酒类月销售量只有十几瓶。林世杰说:“我们下了很大工夫,和经销商共同研究如何打开市场。当时的策略,一是丰富酒类品种,尤其是高端品种;二是利用当地的网点不断促销,逐步积累名气。”
由于马来西亚高温多雨,当地人饮食习惯偏寒凉,久而久之,寒气郁结体内容易引发不适。而梧州市龙山动植物酒总厂推出的田七补酒等各类保健酒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很快就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捧。讲究饮食的马来西亚华人,甚至将田七补酒加入食材,独创出田七凤凰汤、田七补酒螃蟹汤等特色汤品。
为了打开销路,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还对自家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位。林世杰说:“龙山保健酒最早的时候,主要面向中老年人和从事体力工作人员。但我们慢慢开始注重对年轻人群的推广,想办法促使年轻消费者转变观念,将龙山酒作为一种补充体能的时尚饮料和节日馈赠的礼品。”
在此后二十多年里,龙山保健药酒以槟城为中心,向马来西亚其他城镇辐射,甚至延伸到了周边国家。龙山保健药酒逐渐成为新华通公司的王牌产品,年销售量一度达到24万瓶。2007年、2008年,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田七补酒连续两年获得马来西亚“亚太卓越品牌”称号。作为我国保健酒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厂家之一,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也在2011年3月被商务部授予了“中华老字号”称号。
尽管受到市场的冲击,但是,时至今日,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动植物酒品种仍有100多个。2018年,该公司内销1100多吨,出口量近290吨。
新闻推荐
每到夏季洪水来临,我总会站在桂江一桥的人行道旁,遥望着桂江二桥的方向,虽然原梧州市酿酒厂以及那高大的烟囱已消失了,但往事...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