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肖旻泰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能吃到各种香喷喷的香肠、熏肠、血肠。对于两广人而言,一根油光发亮的腊肠更是餐桌上的点睛之作,而这些灌肠类美食,全都离不开那一层坚韧的“外衣”——肠衣。
目前,市场上的肠衣大致可分为塑料肠衣、天然肠衣、纤维素肠衣和胶原蛋白肠衣四种,其中胶原蛋白肠衣因其具备可食用、适应机械化生产等优点,成为食用肠衣市场的主流。别看胶原蛋白肠衣只有0.01毫米到0.04毫米厚,却一点也不简单,它既能在一定时间和环境条件下保证灌肠的品质,又能在高温蒸煮油炸和低温贮藏时“锁”住灌肠内的水分和香味,还能在食用时增加一丝鲜美的口感。
立足于梧州市的神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数十年来专注于研制人造胶原蛋白肠衣的核心技术,现已在梧州市拥有3个生产基地,胶原蛋白肠衣年生产能力超过50亿米,居世界同类上市公司首位。此外,该公司还生产了中国第一根人造胶原蛋白肠衣,是广西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1.防空洞里待了八年
改革开放初期,肉制品是我国的大宗出口创汇产品。肠衣作为肉类灌肠制品赖以成型的物资,在肉类加工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当时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生产的人造蛋白肠衣,这类物资需要依赖进口,我国的肉食制品业发展因此受到制约。
当时,梧州市食品公司的肉食制品厂制作的灌肠食品,主要使用以动物小肠加工而成的天然肠衣,但天然肠衣尺寸规格不一,无法标准化生产,肠衣原料的价格也受到畜牧业淡旺季影响。为了开发替代品,肉食制品厂于1978年成立了胶原蛋白肠衣研发小组。次年,现已成为神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周亚仙插队回城,通过招考进入梧州市食品公司所属的肉食制品厂,不久后成为研发小组试制负责人。
由于国际技术封锁,研究小组成立初期,并没有太多资料可供查阅,甚至连产品样板也极难寻到。研究小组曾向国内一位研究此领域的教授讨教技术,教授回答说:“要做这个?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周亚仙与同事们没有气馁,他们从零开始,把防空洞改成恒温室,先后尝试从多种植动物材料中提取胶原蛋白,经过7年探索,终于找到最佳原料——牛皮。研究小组把牛皮切成碎片,放在陶缸里搅拌,将胶原蛋白纤维分离出来,再把一片片的胶原蛋白纤维贴到小竹竿上晾干制成管状,形成胶原蛋白肠衣雏形。就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下使用“土办法”逐步摸索前进,研究小组完成了中式胶原蛋白肠衣产品生产工艺的试验与定型。
有了成熟的配方,上世纪80年代末,肉食制品厂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从欧洲引进了肠衣生产线。企业本想大展拳脚一番,不料引进的设备与中国的原料不配合,生产出来的肠衣产品在蒸煮后不是碎裂就是脱落。研究小组的研究心血眼看就要付诸东流,而且引进这些生产线也让公司财政陷入了窘境,一旦投入不能转化为产出,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周亚仙临危受命,走上肉食制品厂领导岗位,承担了这个挑战。
“我们在防空洞里待了八年,在一点资料都没有的情况下都能摸索出门路,现在有了这么先进的设备,更没有放弃的理由!”周亚仙带领团队从消化吸收“洋设备”的运作模式入手,进而改造提高设备与生产原料的契合度。经过上千次的技术攻关和工艺改造,终于让“洋设备”适合了“中国国情”,生产出了符合国内市场要求的人造胶原蛋白肠衣。1989年,肉食制品厂变身为梧州市蛋白肠衣厂,中国第一根人造胶原蛋白肠衣在梧州市蛋白肠衣厂诞生。2004年,市蛋白肠衣厂又成功研发出西式低温胶原蛋白肠衣,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一行业的技术垄断。
2.年产肠衣五十亿米
胶原蛋白肠衣研发小组在一根小小的肠衣上投入了十年的光阴,却对上游的畜牧养殖业和下游的肉制品加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肉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周亚仙回忆说:“还记得最初与我们公司合作的那些肉制品加工企业,有的厂房面积还不到500平方米,生产规模上去之后,几年内厂区面积已经超过100亩。”如今,市面上常见的肉类加工品牌几乎都成为神冠公司的合作伙伴。
2004年10月,蛋白肠衣厂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成立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股东注资后,公司扩大了产能。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在2009年6月又变身为神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冠公司)。2013年,公司将原有的13条肠衣生产线增至288条,胶原蛋白肠衣年生产能力超过50亿米,相当于绕地球125圈。目前,神冠公司的肠衣产品占到国内80%、世界3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南北美、东南亚、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在中国胶原蛋白肠衣行业,乃至整个肉食品行业里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企业,神冠公司一直以来都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989年至今,制作蛋白肠衣的原材料——牛二层皮价格上涨了20倍以上,但神冠公司在长达20多年的经营中,肠衣产品只涨价了不到1分钱。这一分钱的作用,在于平抑了灌肠包装物价格,使世界胶原蛋白肠衣市场在30年间平稳有序发展。这一分钱的背后,是神冠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降低生产支出,以此抵消物价和生产成本的上涨。
神冠公司所做的还不止这些,公司早期使用锅炉产生蒸汽对肠衣产品进行干燥,但也因此产生大量煤渣废气。为解决这一弊端,公司从2009年开始研究以热空气能对肠衣进行干燥,并在2012年对所有生产线进行全面普及。2012至2013年度,公司又斥资数百万元,建立生产用水循环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解决了蛋白肠衣生产过程中排放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问题。作为技术掌舵人,周亚仙参与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4967胶原蛋白肠衣》,以及行业标准《SB/T10373胶原蛋白肠衣》。
3.胶原产品百花齐放
近几年来,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提出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神冠公司迅速找到了新的定位。在坚守胶原蛋白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将产品链延伸到胶原蛋白肠衣食品、胶原蛋白护肤品和胶原蛋白医用材料三个领域,在大健康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公司还引进科研人才不断优化技术与产品,如今,企业的生产设备已经换到了第五代,先后担负起多项国家、省部级的胶原蛋白肠衣研究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商业部科技进步奖等60多项奖励,公司也拥有了46项专利。
从驰名中外的一根胶原蛋白肠衣开始,神冠公司如今的产品矩阵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2016年推出的“美哒”牌即食胶原蛋白脆片,相比于喝骨头汤、吃猪皮等传统补充胶原蛋白的方法更便捷,且兼有海盐、番茄等多种口味,既是保健品又是零食;而神冠“胶原姬”胶原蛋白膜贴面膜,也是将胶原蛋白核心技术拓展至护肤品行业的一次新尝试。
怀揣一颗匠心,恪守专业责任,如今,神冠公司仍在努力以研发的产品对行业空白进行填补。周亚仙说:“在胶原蛋白领域,我们过去是领跑者,未来还要做领跑者。我们的秘诀就是引导市场,而不是为市场所引导。”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9月21日上午,一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歌舞快闪活动在梧州市市政广场举行,活...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