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萍 通讯员 师蔚
“街长”召集,有关部门迅速到位,协同发挥作用,加快解决问题;数字化平台“派单”,各职能部门立即行动,到达现场处理问题……
今年以来,结合“四城联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梧州市加大力量投入,采取积极措施,下足“绣花功夫”,破解管理难题,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街长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
近日,长洲区大塘街长团队召集城区综合警务大队、城管执法大队、消防大队等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对长期堵塞城中花园北门通道的违停车辆和两轮“僵尸车”进行整治,在该路段竖立禁停牌并合理规划两轮车停放区,同时由综合警务大队、执法大队进行后续严管,还市民一条整洁、安全的道路。
这是梧州市推行“街长制”提升城市管理的一个缩影。在去年试行的基础上,今年梧州市全面推行“街长制”,通过“1+5+N”模式形成“街长统一协调、统一指挥,部门各尽其职、协同作战”的工作合力,推进城市综合治理。
“‘街长制’将各部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助于解决市场周边环境秩序、街道社区‘六乱’和市政设施破损等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大塘街道恒祥社区党委书记彭颖研说,问题虽然出在基层,但以前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权责有限,而各有关部门也是单兵作战,统筹协调少,工作推进慢,问题易反弹,综合管理难度大。
如今,以“街长制”为依托,利用“梧州啄木鸟”信息共享平台,梧州市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市级监督、城区指挥、街道和社区实施的城市管理三级网络,构建“以街长为主轴、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城市管理机制,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基层,解决城市管理“最后一米”问题。
“现在市场周边和街道社区的市容市貌、停车秩序、公共设施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受访群众对梧州市实施“街长制”的成效纷纷称赞。
数字化监控统一调度管理资源
有市民反映,文澜路旺城广场对面多家饮食店把餐厨垃圾桶放到路面,影响市容环境。市数字化管理信息监督中心及时立案,由指挥中心派遣任务给市环卫处,环卫处到现场处理,对商家进行劝导并促进整改。事情很快解决,案件办结。
当前,梧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正在试运行,统一指挥调度全市城市管理资源,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该平台一期监控覆盖梧州市现有建成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划分成83个网格,核心业务平台已经建成并初步实现数管业务闭环流转,接入2140个公安天网监控和75个市政监控,在主要路段、学校和市场周边安装了50个有源音柱。
“我们希望通过平台调整城市管理流程,建立全时段采集机制,对问题进行全天候监控,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解决过去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的局面,实现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市城市管理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从7月份试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7871件,办结7438件,办结率94.5%,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按照计划,梧州市还将进一步加快智慧城管子系统建设,调整和优化部分专项服务功能,对接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组建数字化城管体系,延伸数管网络终端,完善数字城管信息末梢,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
新闻推荐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 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到梧州市开展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活动
本报讯(记者李欣鞠)12月12日,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以自治区人大代表身份来到万秀区桂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就“助力清水行动,打...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