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珉
据《西江都市报》报道,为坚决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梧州市出台相关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秸秆焚烧季,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力度,防控因秸秆集中露天焚烧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一提到秸秆这个词,大家最多联想到的便是燃烧。秸秆燃烧一直以来都是雾霾天气的最大帮凶之一。焚烧秸秆产生的危害几乎路人尽知:尘烟有害,污染空气环境;火光蔓延易引发农田火灾;黑雾眯眼,导致交通事故。为了避免秸秆“闯祸”,我国不少地方先后出台严厉的禁烧令,提高农民对焚烧秸秆危害性的认识;采取处罚等强力措施,派专人严防死守,挨家挨户宣传,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梧州市要求 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全覆盖、无死角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严格重点区域(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国省县道、铁路沿线等)全天候巡查,充分利用 “天网”“天眼”监测、“智慧城管”监管、市民监督、群众举报等方式,加大发现和处置焚烧秸秆的力度,相关部门及时联动查处。
实际上,农户面对秸秆也挺无奈:农忙时节,抢收抢种很费时间;秸秆无用,一烧了之成为简单的处理方式。一边是政府的禁令,一边是农民的无奈。如果仅仅满足于秸秆不再燃烧,显然这样治标不治本。
其实,秸秆并非 “无用”,只是人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其价值,就目前而言,秸秆可还田作肥料,秸秆作青贮饲料、食用菌培养料、制成秸秆生物碳等;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作物秸秆身上的“宝”也会越来越多地被“挖掘”出来。因此,想要真正灭掉秸秆“狼烟”,最好的方法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化 “堵”为“疏”,疏堵结合、综合利用,使秸秆变废为宝,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秸秆焚烧的窘境。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或单位,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各种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坚持农用为主,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生物腐熟还田、养畜过腹还田等,将秸秆“就地还田”;利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全社会更要大力开展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影响的科普宣传,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同时,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秸秆真正成为农民手中的“香饽饽”、商家眼里的“抢手货”,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那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做了一件功在当前,利在子孙的大好事。
新闻推荐
12月11日,“智能焕晶,同步国际——焕晶白内障专家见面会”梧州爱尔眼科医院分会场于梧州市东盛酒店一楼富贵厅隆重举行。活...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