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一样的土地孕育不一样的饮食文化,有些饮食文化可以像江河那般延伸到其他地域,交汇、融合;而有些食物却犹如被“地域结界”封住一样,只要一出这个地域,极难复制成功。今天要说的梧州豆腐渣,正是如此。
梧州有句民谣:“豆腐渣出不了鸡笼洲。”意思是说,离开了梧州市区,“霉豆腐渣”就很难制作成功或者失去原有的味道。梧州豆腐渣之难做,就连老匠人也会有失手的时候。
不仅如此,梧州豆腐渣还列入了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食侠在中国新闻网发布的《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中找到了关于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艺的描述: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艺主要传承于梧州地区,已有上百年历史。其制作一般要经炒熟、风冷、加菌种发酵、翻箕、上架等十多道工序,历时三天加工而成 。早年广州六榕寺专门从梧州冰藏梧州豆腐渣回去以作为上等斋菜,被港澳同胞称为“广西猪肝”。一直以来豆腐渣只能在梧州制作,离开梧州就吃不到豆腐渣了。
豆腐渣可以用来煎、炒、炸、酿、煮,特别是煮青菜汤时,如果觉得光吃青菜太寡淡,但又不想加肉片,可以把豆腐渣切片后,煎至金黄色,与青菜做成一锅汤,加了豆腐渣的青菜汤有一股奇特的豆香,喝起来非常清甜。
记得小时候,食侠的妈妈总会将豆腐渣、胡萝卜、叉烧切丁,与豌豆、玉米粒一同翻炒,过不了一会儿,一盘五颜六色的美味菜肴就端上桌,香气袭人,让人十分开胃。
不知道大伙烹饪豆腐渣时,会不会把长着红毛的豆皮切掉?
“其实豆腐渣皮不用切,只需把上面的红毛刮掉就可以了,豆腐渣皮吃起来更香更甜,因为菌种发酵就是从四边开始的”,一位在梧州南中菜市场卖豆制品的阿姨告诉食侠:“有些老梧州人去了外地定居后,回老家探亲时也会专门来买一大块豆腐渣带回去,以解思乡之愁。”
如果想把梧州豆腐渣带到外地,该用什么方法长期保存呢?小贴士来啦:
将豆腐渣切成约三指宽的长条,用干净的餐巾纸把每块豆腐渣裹上两圈,再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冰箱中速冻,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这样的豆腐渣可以保持原有的鲜美口味,且不容易变质、变味。
(食侠)
新闻推荐
群众安全感前三季度均超97% 市公安局通报今年全市公安机关工作情况
本报讯(记者曾韵通讯员曾亮)12月16日下午,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向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打击破案战绩,以及...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