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爸爸,你知道第一套人民币有哪些面值的纸币吗?”刚回到家,梧州日报社小记者陈钰畅就兴奋地对爸爸说:“1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最大面值居然还有10000元,这是我今天学到的钱币知识。”日前,梧州日报社小记者研学团组织15名小记者,走进梧州学院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参观研学。
学习钱币知识
据了解,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分为社会生活展厅、西江航运展厅、工商实业展厅、茶文化展厅、陶瓷文化展厅、钱币文化展厅等六个展示区域。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参观馆内的实物器物和历史文献资料,了解梧州商贸文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钱币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呢?”参观前,梧州学院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小记者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参观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原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四五千年前甚至更早的时期货币就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钱币是天然海贝。
小记者们沿着介绍展板一路“走”来,看到了各种形状的钱币,有唐代的开元通宝钱币,以及宋代在梧州元丰监出土的元丰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等铸币。
“我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今中外的各种货币竟隐藏了无数的学问和历史的印记。”听完介绍,小记者梁明杰惊叹道。
了解西江水文化
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西江航运展厅摆放着从西江打捞出水的船模、船哨子、船锚、船桨等各种器物,引起了小记者们的注意。小记者覃宇颢指着一个造型独特的船模说道:“这种中间挖空造型的大船我见过,是用来装载货物的。”讲解员介绍说,西江商贸依水而兴,西江流域密布的水网为货物运输与人员流动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这也是符合“要致富,先通路”的经济规律的。
据悉,西江商贸文化博物馆用大量器物反映了西江流域人文历史与商品经济的兴衰繁华历史,以生活、航运、实业、特产、钱币文化诸项视角,展现器物背后的人文点滴、商贸故事。西江流域是珠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部分,发掘这一广大区域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是该馆建立的宗旨,从展示西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历程的视角中体现人民生产生活的点滴,进而感受激荡的国家历史。
从细数钱币的发展史,探寻西江航运的历史,到聆听社会生活故事,了解工商实业的发展,认识茶文化、瓷文化。一上午的学习,使小记者们受益良多,对于梧州的发展历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覃竞仪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梧州讯(记者/梁乾胜通讯员/莫东)走梅花桩、上头、侧空翻、下桩……日前,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上,梧州代表...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