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很多市民都开始着手进补,但梧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彭跃文提醒,进补前一定要辩证,乱补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17岁的小张正在读高中,经常熬夜,前些天出现了咳嗽、咽喉肿痛等感冒症状,他妈妈听说人参可以增强抵抗力,便从药店买回红参来清炖,每天让小张吃。起初,小张觉得自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以为有效果。但几天后,他开始出现烦躁不安,头胀、口干等情况。张妈妈连忙带儿子到梧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就诊。经检查诊断,小张是典型的进补不当导致的身体不适,经医生用中药汤剂调理后,小张的身体不适症状很快得到好转。
“他这个年龄阳气旺盛,一般情况下不是虚证型感冒,大多是风寒或风热,要以清为主,无需药补,尤其不能随便服用参类,严重时会打乱身体平衡,导致疾病发生。”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彭跃文说,如果孩子经常感冒、睡眠不好,可以通过天灸(三九贴)疗法或予以补养气血、增强体质的八珍鸡汤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据门诊数据统计,过去冬季进补的人群以女性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男性、中学生也开始加入“进补大军”。“很多人并不了解该不该补、怎么补、补什么等问题。”梧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治未病科主任莫湘解释,“补”一般是针对“虚”来说的,有的人是阳虚体质,有的人则是阴虚体质,不同类型体质虚弱的人需要不同方式进补。中医认为,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密切配合,功力相济,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效果更佳。莫湘表示,一般来说,虚证明显或病后虚弱者,初期宜用药补;虚证不明显,或药补后体虚已有改善者,不妨有选择地进行食补。
莫湘建议广大市民,每个人的身体特征不同,在进补之前,应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全面了解自己的体质,或者进行体质辨识检测,然后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身体的虚实状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法则,适当调治,千万不可随心所欲,盲目乱补。
(李智华)
新闻推荐
让符合条件的群众 享受惠民政策 大塘街道办积极组织人员入户宣传城乡低保工作
本报讯(记者蒙敏莹通讯员黄超)“你好,这是我们的低保宣传手册,你可以了解一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社区咨询。”12月6日...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