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艳虹通讯员吴慧)“滴……滴……”近日,安装在长洲区灏景尚都小区(A区)的白蚁智能监控装置出现报警,市白蚁防治中心立即安排工程技术人员赶往现场,喷洒药粉对蚁害进行处理。灏景尚都(A区)是梧州市首批安装白蚁智能监控装置的试点小区之一,截至目前,市白蚁防治中心已布控500多套白蚁智能监控装置,这也标志着梧州市的白蚁防治“互联网+”绿色治理工作正式开展。
白蚁智能化监控技术是通过在小区各栋楼周围埋设智能监控装置,装置中放置白蚁喜爱啃食的诱饵和智能传感器,当白蚁啃食智能监控装置中的木头时,传感器就会通过GPRS自动将蚁害信息传输到手机监控APP和监控系统上,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发出警报,技术人员根据接收到的蚁害具体地点信息前往现场进行处理。这种装置可有效降低整个区域内白蚁种群数量和密度,进一步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4月11日,记者看到了白蚁智能监控装置,这是一个有着黄色盖子的绿色长方体盒子,里面装着几块小木头,一条白色的传输线从盒子内延伸至盒盖处,“绿盒子”合上盖后便被埋在地下。据市白蚁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梧州市作为广西第二个被列为白蚁防治智能监控技术应用的试点城市,于2019年12月正式启动白蚁智能监控装置的试点安装工作,这也是梧州市白蚁防治“互联网+”绿色治理迈出的第一步。
截至目前,梧州市白蚁防治中心已在市区范围内累计安装白蚁智能监控装置500多套,监测范围包括市政公益设施、文物建筑、住宅小区、古树名木等,已安装的监控装置运行状态正常,监测准确率达到100%。至今,市白蚁防治中心共接收到47处装置向系统软件发送的蚁患信息,并已全部处理完毕。
下一步,市白蚁防治中心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再安装4500套智能监控装置,对全市范围内白蚁迁飞、扩散和危害趋势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实时监控,构建白蚁蚁情预测、预报和监测网络,有针对性进行蚁害控制,推动梧州市白蚁防治方式向绿色环保和区域化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技术人员埋设白蚁智能监控装置。
本报记者 吴艳虹 摄
新闻推荐
137家学校食堂通过评估验收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督查
本报讯(记者林丹莉通讯员杨洋)为做好全市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助力学校开学复课,今年3月份以来,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