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柳双 通讯员 李劭梧)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获悉,近期,“预存话费得手机”“手机话费积分可兑换电子产品”等新型消费陷阱频现,市民需提高警惕。
4月30日,市民李先生走进河东国泰广场附近一家新开张的手机店想买一部手机。一进门店员请求李先生写下手机号帮他投票,并告诉李先生可以用电信或者移动积分来换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且支付宝芝麻信用600分以上才可以领取。店员在查看了李先生芝麻信用情况后,强烈推荐李先生调表申请兑换电子产品。李先生选择了一部平板电脑,这时候店员让李先生先交58元申请费。
很快李先生的申请通过了,然而店员告诉李先生领取平板需要接下来10年内手机话费要累计到4500元。随后,店员在未经李先生同意且事前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李先生开通其公司网络平台的会员,短信显示李先生在平台上有4500元话费,并告知李先生需使用支付宝平台的花呗分期十二个月还款。当李先生明确拒绝该项交易后,该店声称会员已开通不能取消,若不付款将影响征信。李先生向12315投诉举报中心投诉举报后,在工作人员调解下,商家同意退款给李先生。
据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类似的消费纠纷,今年以来接到消费者投诉举报达10多件,投诉举报人多为中老年人或学生,在梧州市河东、河西主要商业区附近的手机店均有发生,其经营模式相近似,利用进店送小礼品等活动吸引消费者查询手机号码积分,积分达到推销套餐优惠,充值一定金额话费送手机,消费者需在微信、支付宝等网络平台进行借贷充值话费;或以抽中奖品等形式吸引消费者进店,称消费者中奖并获得参加预存话费“免费”送手机的活动资格,只要预存4000元左右的话费,就可以免费获赠一台5G智能手机,且预存的话费分期返还。如果消费者表示资金不足,店员甚至会怂恿消费者通过花呗等网贷平台贷款消费。
市市场监管局及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面对预存话费“免费”送手机的“馅饼”,消费者切勿因贪小便宜而掉入陷阱。如遇消费纠纷,及时向市消委会或者拨打12315投诉。如遇到强制消费,人身财物安全受到威胁,请即拨打110报警。
新闻推荐
梁诗韵随着炎炎夏日到来,空调的使用也开始变得频繁。然而,给人们带来阵阵凉爽的同时,空调冷凝水由于不合理排放,也给市民带来...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