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细伟
50年前,我曾是一名下乡插队的知青。后来成了教师,从教几十年,我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和教育教学名师的著作,边读边做学习笔记,积累了十多本读书笔记,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使我终身受益。
1970年9月,我到农村插队务农,在艰苦且单调的农村生活中,我学会了写稿并被县广播站聘为通讯员。当地的小学了解情况后,邀请我到校为学生讲下乡体会,我也有了想当老师的愿望。事后,我把想法告诉了小学校长,经过几次交流,他欢迎我去当民办教师。1974年9月,在等待当民办教师的通知时,我却被招工到了煤矿工作,与教师职业失之交臂。
在矿山工作的日子里,工作虽然艰苦但作息有规律,我又想到了读书。当时矿图书室有不少文学书籍,我阅读了《林海雪原》《红岩》《铁道游击队》等,我的文学知识水平得到提高。随着矿山建设的迅猛发展,不少家属随迁矿山。因为教室不够,宿舍周围的几名工友的子女一时进不了矿校。一天,几名家长希望我给其子女辅导学业,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与这几个学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再次点燃了我当教师的欲望,我四处寻找学习资料并自学了高中的文科课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很多时候,宿舍里的工友睡着了,我还在蚊帐里靠一支手电筒专心地学习。
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恢复高考后,我考入了柳州师专。在大学里有时间充分的读书写作,我享受到读书的无限乐趣。毕业后,我重回矿山当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圆了教师梦。
面对基础薄弱又渴望知识的学生,如何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经过调查了解,我发现学生认为语文难学的主要原因是写作难。于是我研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博览名家作品,探讨写作真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摸索出一条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路子,那就是:观察—感受—立意—构思—联想—范文,尤其是老师写范文,对学生影响很大。经过引导,大多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有的学生为了解开心中的写作疑团,甚至在课堂上说,老师,我遇到了一个很难写的题目,你能写出来吗?这真有点挑战的意思在里面,我看看了教室里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我想,我不能犹豫,对题目思考了一下,我用线条把黑板划成两半,然后“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作文。学生认真地看着我的作文,教室沉静了一会儿后,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年,我的学生中有两篇作文选入了广西中小学语文学会主办的中小学生作文杂志《花朵》,在整个矿山引起了轰动。我手拿着邮递员送来的崭新的《花朵》杂志,站在校门口,极目远眺,仿佛闻到了矿山脚下田野里那稻谷的芳香。
1988年,我调回家乡的广西经贸技工学校任教。新的环境,更高的教学要求,使我全方位地向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发起进攻。我反复研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文教学法》等书籍,力求驾驭语文教学的主动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1990年,有两个学生的作文入选《广西技工学校学生作文选》,这是从全区几十所技校中挑选出来的,难能可贵,因此,“经贸学校写作能力强”成为当时梧州地市技校语文教学的佳话。同一年,我参加梧州地市技校公开课比赛,拿下了第一名。也是这一年,我荣获当时国家商业部优秀教师称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014年退休后,我仍然坚持读书,并做到边读书边写作,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我写了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我连续三年荣获《梧州日报》先进通讯员称号。2018年我的散文《西堤路的嬗变》在广西区宣传部和广西文联举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创作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奖。2019年我的新书《岁月印记》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读书,不仅圆了我的教师梦,也圆了我的作家梦。
新闻推荐
梧州零距离网友:因疫情影响,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在5月12日开学,请问有没有相关规定,幼儿园这个学期按多少个月收学费?现在幼...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