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在农村便是传统意义上的农闲时节了。然而,笔者行走在藤县农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忙于学技术武装头脑、有的穿梭在田间地头赚“外快”、有的放下锄头打短工,……昔日“猫冬”的农民,如今在增收路上各显神通,把冬闲时节变成了“冬忙”。
冬闲时节忙“充电”
“砂糖橘摘果后要加强管理,做好整形修剪工作,培养良好的树冠结构,增强树势……”日前,在象棋镇龙凤村村委会的农民教室里,藤县农业局举办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在这里开班,吸引了当地众多农民报名学习。
“这几年,砂糖橘市场价格稳定,许多种植户都发了财。但如何种出品质更好的砂糖橘,这是许多种植户需要学习提高的。”该民县农业局农技人员黄恒文介绍,为办好职业农民培训班,县农业局还专门开设了砂糖橘种植技术课堂,传授砂糖橘种植、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果农种植技能,增加收入。
“送金送银不如送科学技术”。针对农民对科技的需求,该县县委、县政府把冬季科技培训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组织农业、科技、水果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进村屯到田间,开设“田间课堂”,为农民送去“科技大餐”。在科技培训活动中,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精心设计课题,为农民讲授各种种养农业生产知识。同时,组织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现身说法,传授技术经验,辐射带动其他种养户,真正使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养的理念深入人心。
田间地头赚“外快”
“以前,农闲时节不是走亲访友就是聚在一块喝酒打牌,现在不一样了,借着农闲时贩点蔬菜卖,既能赚点辛苦钱,又能帮助菜农拓宽销售渠道。”塘步镇六坊村农民经纪人梁松说。
眼下,该县20余万亩秋冬农作物开始进入采收高峰期,遍布各乡镇的农民经纪人则瞄准了赚钱时机,每天开着摩托车或小货车,到田间地头收购农民种植的时令蔬菜,再转手卖到县城或外地的农贸市场,赚起了“外快”。
梁松和一样,和平镇和平村的刘春来和村里的几名农民经纪人这时候也做起了粉葛生意。“农忙一结束,大伙就分头走村串户收购葛农刚采收的粉葛。“以前,卖粉葛要肩挑到集市上卖,耗时耗力,现在有了农民经纪人可方便了,一声招呼,田头出手就可以收现金。”刚销售了将近500公斤粉葛的村民李进龙数着钱心里乐开了花。
近年来,该县在大力发展大红八角、砂糖橘、荔枝、粉葛等特色作物种植的同时,注重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市场营销、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培训,让他们成为掌握现代市场营销本领的“经济红娘”,为种植户解决销售难题。此外,针对农村经纪人原有活动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等状况,该县积极引导其建立行业组织,推行“市场﹢经纪人﹢农户”、“基地﹢经纪人﹢农户”、“经纪人﹢公司﹢农户”等运作模式,在经纪人与农户、客户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让经纪人一手“牵”着农民,一手“连”着市场,从而激活农产品产销市场。
打钟点工揽收入
天刚刚亮,塘步镇汗池村村民蒙桂英早早吃过早餐就直奔村里的绿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早班。近段时间,该合作社的时令蔬菜陆续上市,需要不少“短工”帮采摘,蒙桂英和村里的七八个留守妇女便成了合作社的“钟点工”,按时领取报酬。
“农忙时干完自家的活,我们姐妹几个就给合作社打工,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一个冬季下来,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帮补了不少家庭开支。”蒙桂英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民营企业日益增多。农闲时节打短工,因其灵活性、变化性强,已成为众多承包田地少或零耕地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放下锄头去打钟点工。在冬闲的季节里,该县许多农民一改过去“猫冬”的习惯,纷纷外出打短工,以拓宽冬闲时节增收途径。在该县的农业合作社、建筑工地、企业工厂、饭店、果园……不时能看到打钟点工农民的身影,他们把冬闲也变成了赚钱的季节。
(黄群礼)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3日,藤县纪委召开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约谈会,对8个2016年至今未有立案的乡镇纪委书记进行集体谈话,要求要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据了解...
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