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藤县藤州镇大垌村看到,一河两岸、村民房前屋后以及山上种满了竹子。连片的竹林不仅是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成了该村农民的“摇钱树”。
近年来,藤州镇大垌村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林产业与退耕还林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发展竹产业,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由于该村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很适合发展竹产业,加之近年来,竹笋以及篙竹市场前景乐观,发展竹产业投入少、种植面积大、农民积极性高、经济效益明显。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垌村村民都在小河两岸、屋边以及荒山栽种竹子200多亩。由于种植竹子投入少效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竹子行业来。目前,大垌村有1000多亩竹林。
过去大垌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居民原来住的房子都是泥瓦房结构,“住茅草屋,吃供应粮,穿救济衣”是村民当时生活的状态。交通十分不便,没桥没路又没钱几乎成了村民的代名词。现在,大垌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盖起了水泥红砖楼,大垌村覃杰环户就是通过种植竹子盖起了两层砖混水泥结构房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能够盖起两层砖混水泥结构房屋算是很了不起的了,覃杰环告诉笔者,当时其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种植有二三十亩竹子,通过砍竹子外卖,当时每条按照近两元计算,二三十亩竹林就有近两万条竹子,收入接近三万元,加上卖竹笋,收入达到四万多元,所以建房的事就轻而易举了。现在覃杰环家还种植有三四十亩竹林,比当时种植还要多。现在,他家的房子安装上了太阳能、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电器产品,生活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竹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目前,该村竹产业面积已发展到了1000多亩,据该村村干部李积昌介绍,大垌村自然环境比较适合种植竹子,随着竹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今后人们对野生、原生态食品的需求,大垌村将着力搞好资源规划配置,结合实际,把竹产业作为支撑农民经济收入来培植。计划通过3到5年的时间,全村种植竹子1500亩以上,产值可达500万元,按现在的人口2000多人计算,人均纯收入可达到800元左右。
(蒙文炎)
新闻推荐
4 月11日 ,在藤县岭景镇都蒙村的田垌,农民正在忙着插秧。据悉,今年该县计划种植早造水稻面积32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近九成春插任务。春耕春播期间,该县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春耕生产服务下乡活...
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