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炯成“地质郎,衣锦还乡在外闯,白天累得腿发软,晚上仍为材料忙。晴天烈日照身上,雨天泥地印两行,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搞地质的。”这就是我们野外一线地质工作者生活最真实的写照。然而却有人坚信地质人也有另外一种精彩的活法,虽不能以一身干净漂亮的衣服示人,却可以一个个找矿成果报喜,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找矿故事感人。他,便是吕昶良,我们身边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2013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他,到单位不到一个星期,便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极其紧迫、繁重的藤县区域地质矿产测量项目。区调和矿调项目被公认为最艰苦、技术难度最大的地质工作,在室外每天必须钻过比人高的芒草,穿过无从下脚的原始森林,蹚过水深及腰的小河,忍受无数芒草和荆刺热情的“挽留”,蚊子、毒蜂和蚂蟥热烈的“亲吻”,毒蛇与猛兽如影随行般的“伴随”;室内还有一大堆错综复杂的地质问题。很多做过这一类项目的老同志都会皱眉头,更何况一个刚从校园走出来的研究生。领导找他谈心,叫他到条件好的地方先适应一段时间,被他回绝了。他说:“工作环境是用来适应的,技术难关是用来突破的,而我是来打败困难突破自我的……”
好几个月他才能回单位一次,待两三天又要到野外一线。2014年,柳州片地矿单位和其他单位举行相亲联谊活动,同事们帮吕昶良报了名,但该时段刚好有专家到工作区指导,他毅然放弃了相亲机会,向专家求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015年,家里的老人帮他介绍女朋友,叫他回来跟女孩子见面,但他总说工作忙。家里人下了“最后通牒”:2015年“十一”一定要回来,已经跟女孩子约好,可到最后还是因为工作原因再次失约了。而藤县地质矿产测量项目和龙江区调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广西农业地质服务“三农”的大舞台上,一个远离家乡、头戴草帽、肩上压着几十斤的土壤样品、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的孤单身影匆匆在农田和林地间穿行。泥巴沾满了他的裤腿,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背,黝黑的皮肤粉刷了原有的白皙,但他那朴素的“装饰”、朴实的“表演”,不正是一名地质工作者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呼最动人的演绎吗?他,一名平凡的地质工作者,一名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共产党员。然而正是因为我们身边的千千万万个他,成就了我们不平凡的地质事业。
新闻推荐
...
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