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乔佳妮通讯员杨丹
“哎哟哟哟,好困呀,只想睡觉……”舞台上,穿着褂子、边走边打哈欠的“懒汉”一出场,就惹得群众一阵哄笑。连日来,在西安市长安区魏寨、灵沼、引镇等街道,一台扶贫专题文化演出将欢声笑语送到群众家门口,特别是小品《懒汉脱贫》,走到哪里,火到哪里,不少看节目的群众笑出了泪花。
小品里的懒汉叫“财哥”,他好吃懒做还总想发财,将扶贫干部给他用来发展产业的羊和兔,卖的卖,吃的吃,闲在家里坐等帮扶,面对说服教育只是胡搅蛮缠,看得台下观众笑声一片。但当扶贫干部说起为了让他脱贫致富自己所做的努力时,不仅台上的“懒汉”,台下的观众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人勤春来早,光靠别人不行,要想过上好日子,自己首先要勤快,思想要积极……”“这样的懒汉,俺村就有,确实得好好改变思想。”看完节目的群众纷纷议论起来。
“创作这些作品时,我走访了很多村子,有些贫困户养成了‘坐等要\’的习惯,只有先从精神上帮扶,才能让他们真正改变生活面貌。”小品的创作者、长青艺术团团长王健全介绍,在长期的文化下乡走访中,他发现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单纯的说教有时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但是一台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则能让他们坦然接受。
不仅是长青艺术团,***工作开展以来,长安区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以“送文化、树理想”为主题,积极发动全区30多家文化艺术团体和民间自乐班,创作了大量内容主题鲜明,形式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扶贫文艺节目。长安区以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公益文化百村行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区街道、社区巡回演出,充分发挥了文化“扶志”“扶智”的作用,让***入村入户、入脑入心。据了解,今年以来,长安区文化艺术团体共创作扶贫题材优秀节目20多个,进基层演出100余场次。
新闻推荐
走出考点的考生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练习专业技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