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陕西一直在奋力追赶超越,2019年我们依然要砥砺前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相信陕西2019年的发展之路,不仅能快马加鞭,也能行稳致远。
【报告摘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抓好100个总投资500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大对机械、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促进建筑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榆林80万吨乙烷制乙烯等重大项目落地。完成78户“僵尸企业”处置和210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推进方案,推动先进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做大做强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加快推进新舟700飞机研制生产、C919飞机配套、通用飞机和无人机等产业发展,促进卫星移动通信、导航、遥感等航天领域业态集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抓好三星二期、华天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奕斯伟硅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比亚迪二期、陕汽商用车等整车项目,加快完善汽车产业链配套。做强以高端金属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积极构建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生物技术产业链。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广“陕鼓”模式,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资源整合、业务融合,支持汽车、输变电、节能环保、数控机床等领域企业加速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
依托国家创新试点深入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紧扣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健全科技攻关机制、强化统筹组织,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创建西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军民融合服务平台落地。华商报记者 张杰 摄
【报告解读】
已启动科技重大专项 支撑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赵岩介绍,报告里面提到的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其产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跃升,前提都是创新驱动。“只有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有产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基础。”赵岩说,省里已部署和启动的科技重大专项,共布局了十个领域,这些都在其中。
赵岩说:“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方面是促进陕西省已有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比如能源化工的清洁高效利用、精细化工的延伸发展,迈向中高端,另一方面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为代表,培育新动能,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这些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需要我们健全改进科技攻关机制,强化统筹组织,以龙头企业为主牵头,高校、院所参与,后期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我们率先启动的是能源化工、智能制造和苹果产业,其他领域也陆续完成了论证工作。”赵岩说。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军民融合是发展先进制造业重要途径
西北工业大学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田庆锋认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单列一条,足见相关部门之重视。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传统制造业而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材料等先进技术,且拥有先进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制造业。
“而军民融合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途径,其从核心技术、元器件到产品均为两用,既可用于军事领域促进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也可用于民用领域助推国民经济的发展。”田庆锋说,“中美贸易战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突破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军工企业重镇西安,只有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军民融合领域走得更远,实现西安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落地国家军民融合服务平台的目标。”
另一方面,田庆锋认为报告内容也着重强调了构建完整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先进的制造业体系,才能更好地支撑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先进产品。不会因产品的生产、制造问题掣肘。”田庆锋说。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关键词:市场活力
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报告摘要】抓住西部大开发20周年机遇,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抓好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分类加快推进、确保形象进度。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庄水库、引汉济渭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
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国际一流旅游中心,加快建设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县,积极创建延安革命纪念地等5A级景区。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西安、渭南、榆林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统筹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西咸、富阎一体化和西铜、西渭融合发展,推动杨凌示范区提质升级,促进西咸新区围绕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定位,加快创新发展。系统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高质量发展,加快非能工业培育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统筹推进陕南生态环保、绿色有机等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乡村振兴
建20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报告摘要】划定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和茶叶、红枣、核桃、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果蔬贮藏百库和果蔬“产加销”物流冷链综合体,建设好蓝田县、大荔县、榆阳区3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抓好非洲猪瘟防控。
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建设20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电网升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气化农村等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三权分置”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千村试点经验,实施万村推进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关键词:“三个经济”
紧盯全球知名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报告摘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大西延、西十、西康、延榆高铁项目推进力度,加快西安至韩城城际铁路和西安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中欧班列加快发展。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卤阳湖国家民机科研试飞基地建设,完善支线和通用机场布局。加快建设西安、宝鸡、延安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建设“宽带陕西”、“云端陕西”,完善高速信息网。
大力发展门户经济。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
大力发展流动经济。实施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术人才发展平合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物流”建设,支持京东、顺丰、UPS等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在陕发展,创建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水平,紧盯全球知名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打造陕西-吉尔吉斯能化合作聚集区等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海外仓”和陕西商品展示中心,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背景资料】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
已进入主体工程实施阶段
1月15日6时21分,西安站改扩建工程首次联锁设备换装施工圆满完成,标志着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正式进入主体工程实施阶段。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工程部主任杨朝阳介绍,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铁路建设重点项目,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陕西省、西安市共同建设的重点项目。西安站改扩建工程于2015年正式启动,主体工程重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迁建西安机务段、西安客车车辆段过渡开通工程;第二阶段:完成西安站北车场4台6线及北站房、北半部高架候车室工程;第三阶段:完成西安站南车场、南半部高架候车室及南站房改造施工。
未来,工程总体完成后,西安站将由6台11线扩建到9台18线,车站北侧新建北站房,形成南北双广场、双站房格局,车站服务功能和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对进一步完善西安客运枢纽功能,构建西安铁路“四主一辅”客运格局,提升区域交通出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华商报记者 雷婧
带回5000余种海外商品
中欧班列满足老陕海淘需求
自2013年11月28日以来,西安已先后开通了至中亚五国、德国、波兰、匈牙利、伊朗及阿富汗、芬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11条国际班列线路,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截至2019年初,五年多来,从西安开出的中欧(含中亚)班列达1721列。
从2016年,陕西首趟中欧返程年货班列带回来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和食用油之后,到2019年,陕西中欧返程班列带回来了5000余个品种的海外商品,不仅有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拉斐、白马、柏图斯等200余个知名庄园的1000余种红酒,还有来自欧洲、中亚等地区40多个国家的生活用品、厨具、日化、家居用品、保健品、酒水饮料、食品、母婴用品、生鲜等13类5000余种货品。3年时间,陕西中欧班列不但年开行数量实现了“井喷式”增长,运输的品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陕西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满足陕西老百姓海淘需求,丰富了国人餐桌,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华商报记者 雷婧
新闻推荐
针对“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一事,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