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蓝田 > 正文

他倒在故乡的热土中,倒在乡党的感念里 追记蓝田县灞源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喜峰

来源:西安日报 2019-09-13 05:29   https://www.yybnet.net/

王喜峰(左)生前为就医群众讲解合疗报销政策。(资料图片)王喜峰的父亲和王喜峰的妻子翻看他生前照片。

■记者庞乐文/图

凌晨时分,蓝田县灞源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喜峰胸部不适,服下值班医生开的药后,情况稍有好转。同事建议去县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他说第二天需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等忙完这阵再去。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他对妻子说,“我胸闷,想喝水。”

这句话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乡镇医生的最后一天

8月24日50岁的王喜峰至少有三次转危为安的机会。

清早,他召开公共卫生科会议,计划下村督导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工作。此时接到电话,赶赴蓝田县疾控中心参加健康扶贫培训会议。

妻子邵亚玲说,上班前丈夫说了句“咋感觉不舒服”,由于急着开会,像往常一样服了降压药就走了。

事后证明,这一次错过了最好的检查时机。

灞源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李婷回忆,当天县里的会议一点多结束,他们在路边吃了一碗擀面皮,匆匆赶回镇上召开全镇乡村医生会议,传达并安排健康扶贫相关工作。

这期间王喜峰再次感到不适,自己按着脉搏测了测血压,再度回宿舍服了降压药。第二次机会就此错过。

会议一直延续到下午5时许,结束后王喜峰又对个别重点村卫生室的工作逐个交待。

“他不放心。这几个村基础比较差,村医老龄化严重,有的要教工作方法,有的要做思想动员。”李婷说,像西河寨村村医董崇敏已经79岁高龄,除安排工作还要叮嘱老人注意身体,注意安全。

“这样的情况在基层是比较普遍的。”蓝田县卫计局工作人员说,人才紧缺。

据统计,全县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5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7个,镇卫生院28个,编制床位1168张,实际开放床位1203张。正式在编干部职工136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5人。全县有村卫生室534个,村级医疗卫生人员580人。

“能确保一村一医,方便群众看病,但专业人才欠缺,一岗多责,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也很突出。”工作人员称,基层现有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确实比较大。

对最后一位乡村医生嘱咐完具体事项已是下午六点。王喜峰让妻子下了一碗挂面,草草吃过开始准备次日的健康扶贫资料,整理完毕已是晚上十一点。

准备休息前,王喜峰下楼又去值班医生室和病房看了看。“这一下去半天没见上来。”邵亚玲说,我到楼梯口看时,发现他捂着胸口在楼梯上喘气。

值班医生拿了速效救心丸让他吞服后情况稍有好转。两人聊了会儿天,王喜峰表示没问题。值班医生叮嘱再不舒服立即打电话。

生命的最后机会转瞬而逝,厄运在二十分钟后到来。

王喜峰突然告诉妻子:“我胸闷,想喝水。”邵亚玲立刻起床倒水,背后,她的丈夫栽倒在地开始抽搐,随后被紧急送往蓝田县医院,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心脏病突发时会有各种症状,事后知道,王喜峰不止一次感到过身体不适,这些症状先后单独或同时出现过。但他都因工作繁忙没有及时检查医治。

复盘整个过程时,李婷想起一件事十分难过,“两个月前王喜峰有次感到胸闷想给自己做个心电图,当时正好在处理病患,王院长就走了说闲了再说,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

倒在工作岗位上当天,王喜峰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1至5月个人累计休假仅有14天。

“医生对别人的病情门路都清,轮到自己身上往往犯迷糊。”灞源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会民感慨,我们几十年的交情了,他平时为人质朴坚毅,可能自己不舒服了也不说,扛着,这个病又来得太急几乎没有预兆。

“烂摊子”迎来了干事的人

王喜峰一家三代学医。父亲是医生,25岁的儿子卫校毕业今年刚考入蓝田县卫生系统。

子承父业本是喜事,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人心难过此关。

老先生回忆:他小时候见我每每诊治好一个病人后,家属上门感谢时的激动心情,看到过因交通不便、缺医少药、技术落后,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而离去的悲痛场面,就说以后也当一名医生,为山区群众看病。

1987年,王喜峰考入蓝田县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当时卫生局考虑其父在山区工作了一辈子,决定把他分到蓝田县川道卫生院就近工作。在体检时,王喜峰自己跑到县卫生局当时的政工科,强烈要求返回家乡工作。

他如愿以偿。上班伊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找他看病,他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地多学习、多掌握临床医学知识。逐渐他发现要让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诊班。在值急诊班的日日夜夜里他救治了无数患者。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他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身边群众常说“这娃实在,看病还好”。

2003年9月,蓝田县卫生局任命王喜峰担任马楼卫生院院长,这曾是全县的“烂摊子”。该院当时在岗职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开诊所,有的回家另谋生计。

到任后,王喜峰首先对药房现有药品进行盘点、清理,及时下架过期药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霉素已缺货十余天,当时卫生院已无钱进药。他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3000元交给出纳,让卫生院先进药。由于连阴雨,卫生院后围墙倒塌28米,为节省资金,他利用下班时间组织职工捡拾砖块,连垒院墙的老师傅都说他:“真是个干事的人”。

原本马楼卫生院几乎被当地群众遗忘。面对困境,王喜峰利用一个月时间骑上自行车走村入户,与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间、在集市、在农家、在路上,共同探讨分析群众对卫生院的意见和建议,所需和所盼。最后梳理汇总了“收费高、值班没人、服务态度差”等主要原因,针对并不难破解的症结,他利用给中小学生体检之机,把马楼卫生院的简介、工作流程、收费价格、服务承诺印在学生体检回执单背面,让卫生院的新变化家喻户晓。

由于良性循环、规范管理,亲情服务,马楼卫生院打了一个既艰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于管理有方、收费低,周边乡镇病人慕名而来,原有的病房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他又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在市、县卫生局的支持下,半年后一座崭新的住院楼落成,当地的群众及卫生院职工欢呼称赞。

2010年9月,蓝田县卫生局调王喜峰到蓝田县最远的山区卫生院灞源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灞源是他的家乡,他深知当地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差,突发卫生事件及急诊危重病人比较多。他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医疗核心及财务后勤等管理制度,并与临床医生、乡村医生签订医疗、合疗相关责任书,在工作中他始终以医生、职工、乡党、朋友的角色参与其中,在卫生院只有17名职工,工作繁杂的情况下,灞源中心卫生院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把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在广大的乡村卫生机构,仍然保持着医疗行业某些宝贵的遗迹——无论是一些老建筑上残留的标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还是对前来就诊的病人“他叔”、“他姨”的称呼;无论是一个医生身兼内科外科儿科放射科数个岗位,还是对拿着现金的、刷卡的、新合疗的都一视同仁的态度。

如果说,市场化体系乡村医疗机构还有更多的温情,医生们有着朴素的共识——“都是乡里乡党,不好好看人家出去骂呢。”王喜峰业务上要强,人情上决然不愿意“被乡党骂”。

2016年10月,王喜峰在蓝田县医院新区参加县卫计局“健康扶贫,送医送药”活动安排会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抽调卫生院合疗、医疗、公卫科9人及部分村卫生室负责人,历时15天对全镇27个行政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体检。筛查出3名糖尿病、37名高血压患者。对3名糖尿病及37名高血压病人开展分组入户送药、送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并定期随访。

2017年春节,灞源中心卫生院针对全镇194户472名在册贫困人员、为8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制定了详细的健康体检工作方案,进村入户对上述人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体检。贫困户对健康扶贫政策记不住,王喜峰就安排人员印制5000份彩色温馨告知单送到贫困户手中,并做详细讲解,提高了贫困户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他组织医护人员拉着仪器上门体检,协商制定免费接送贫困户出、入院方案,并全程代办相关手续。

粮房村贫困户孙胜利,因右下肢残疾行动不便,帮扶人员要求将其送到西安唐城医院住院治疗,王喜峰亲自开车将病人送到医院,并协助办理好入院手续;庙娅村贫困户韩稳栓等符合办理慢性病卡条件,他到县合疗办办好送到贫困户手中,并详细讲解合疗使用报销办法;李俭村贫困户邢东利患肝硬化腹水到市九院住院治疗,王喜峰本人先后共计接送四趟次,2017-2018年共计免费接送贫困户出、入院220余人次。

他付出着,也体验着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分享着病人痊愈后跟他道别的喜悦心情。

在医改工作中,实行合作医疗和药品零利润之后,病人的医药费用负担更轻,花费更少,病人因花费少而治好了病感激王喜峰时,他总是一句:“党的惠民政策好,我们是执行者,必须执行好,把党的惠民政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

2018年5月,王喜峰与西安市未央区、港务区帮扶领导协调,为灞源15个省定贫困村卫生室免费配置医疗器具9种类,价值18万余元。未央区为4个省定贫困村卫生室配置办公桌椅、病床等,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设施,改善了服务环境。他与镇政府、6个村委会反复协调沟通,使6个村卫生室搬入村委会。19个省定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

典型灞源人奉献了热诚和生命

秦岭深山灞源镇磨岔沟村,灞水源头,群山环抱之中。镇卫生院位于灞源街,距县城45公里,辖区服务人口17585人,27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沟、八岔,东西两走之称,属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绝大多数自然村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交通不便,道路险阻,村民从家里到灞源镇买东西来回往返需4个多小时。

如此之大的辖区和距县城45公里的路途阻滞了年轻人的梦想,留不住人才一直是当地发展的障碍。尤其是卫生系统长期处于缺人状态。

但灞源镇保持着良好的自然风貌,崇山峻岭,峰峦叠翠。春季山花遍野,夏季气候凉爽,秋季满山红叶,冬季白雪皑皑。

王喜峰人如其名,深爱这里的山岭和民风。

有人问起他怎么不想着调出山外,他说,“我是山里长大的,深知山区农村经济情况、深知农村缺医少药,卫生局把山区的医疗工作交给我,我就必须事无巨细地把工作干好,把该想的都想到,把该做的都做实,让老百姓满意。”

从医29年,王喜峰很少休假,即便休息在家也坐不住。

他的母亲患胆结石需手术治疗。他把母亲送到县医院交给妻子,当晚返回卫生院继续工作。在母亲手术治疗期间,他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亲病愈后说“他娶了个好媳妇,儿子靠不住”。

他的父亲身患肺癌、糖尿病、脑梗、心梗等多种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复查、放化疗,每次他都是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开身,只能把老父亲托付给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亲做心脏搭桥手术时,他也是匆匆来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工作岗位。

他对灞源镇和他那个小小的职工宿舍似乎有着更深的感情。

妻子邵亚玲已经记不起多少个腊月二十九下午,王喜峰回到蓝田县城家中接妻携子,带上锅碗瓢盆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县城车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卫生院。这里零下二十几摄氏度,他好像只有踏入卫生院大门才能安心过年。

同事评价说,在工作中,王喜峰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卫生院管理,事无巨细。虽然是院长,但他更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职工,大到病人的诊治,卫生院的建设发展,小到晚上关厕所灯、打扫病房卫生、给患者铺床、给花园浇水,他都亲力亲为。一些职工看见了不习惯,可他笑着说“我就是工头,大家干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扑下身子,和大家一块干”。

从医29年,他诊治病人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灞源镇194户贫困户家留下了他的足迹。2018年12月,国家脱贫攻坚检查考核组对灞源镇西河寨村、青坪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健康扶贫工作零问题零扣分。

熟悉王喜峰的人都说:“王院长是典型的灞源人。”

这句话貌不惊人,但细问之下在王喜峰身上表现为这些特质:热爱灞源的每一寸热土,热爱山区的父老乡亲,热爱自己从事的卫生事业,无论现实工作中的道路多么艰辛和曲折,克服万难、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健康扶贫工作的精准落实,毫不抱怨、毫无保留,奉献出了自己的热诚和生命。

新闻推荐

23名好记者讲陕西好故事

华商报讯(记者佘欣)9月3日,由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共同举办的陕西省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演讲比赛在西安举行。这次比...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他倒在故乡的热土中,倒在乡党的感念里 追记蓝田县灞源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喜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