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西咸一体化为重点,积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我们将以开展国际化大都市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引导各级公务人员牢固树立大都市意识、大产业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方式和国际化的标准,审视全局,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努力开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
全面启动泾渭新区建设。上半年完成泾渭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两桥三路一带”等六大基础设施;年内兰池大道全面建成通车、渭河横桥主体完工,形成“三纵两横”道路主骨架。围绕空港物流产业园、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四大板块和渭北综合商务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到位资金超过30亿元。
积极推进沣渭新区建设。主动与西安一起做好新区规划编制和开发建设工作。围绕产业发展继续加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启动沣渭生态新城项目,加快建设一泓碧水、两岸绿林的特色水岸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努力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特色功能区、高校园区和新型都市商务中心。
着力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启动“万亩水面、万亩绿林、万亩花卉”工程,打造城市景观新亮点。进一步维护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过双路等城市南北干道,畅通市区南北交通。完成市广电中心建设任务和实验中学新校区年度建设任务。启动市青少年宫、体育中心、博物院建设工作。抓好旧城改造,新建高层建筑60栋以上。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
加速推进县域城镇化。做好新一轮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1个县城总体规划、95个建制镇规划修编和300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支持重点镇发展住宅商品房,引导农民进入城镇买房、经商、办厂。年内力争南部6县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北部5县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
以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不断扩张工业经济规模
做大重点企业。加强对长庆石化、兴化集团、彩虹集团、西北橡胶、彬煤集团、彬长矿业、步长制药、西北石油陕西销售公司等优势企业的服务,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争创名牌产品、发展配套产业等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产值过50亿元、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强主导产业。加快雅店、小庄、旬峰、胡家河等煤矿和长武煤基二甲醚等项目建设,加强与神华集团、国电集团、陕西煤业、中石油等大企业的衔接引进,扩张能化工业产能。加快风润新能源、咸阳钢管钢绳厂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推进彩虹液晶玻璃基板和光伏玻璃二期等项目建设,支持电子企业提升竞争力。抓好泾阳冀东、礼泉海螺、乾县众喜等水泥生产项目,稳步发展建材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依托半导体照明和多晶硅产品优势,发展下游产业,培育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产业。争取大型客机改货机、航空零部件维修基地、支线飞机维修基地等项目落户,支持中航起落架公司、西航公司、秦岭电气等企业加快发展,打造航空产业新基地。支持陕船重工风电设备总装和核应急发电组集群建设,着力壮大新能源产业。制定全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环保和节能设备。
做优产业园区。完善泾渭新区、沣渭新区、高新区、彬长旬能化基地等3个省级、1个市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全面落实《咸阳市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2009—2020)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彬长旬能化基地早日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扶持省上认定的10个县级园区,加大对县市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壮大县域工业。制定出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机制。再筹措1亿元,充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本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组建县级小额贷款公司。市本级安排8000万元、南部县市区各安排500万元、北部县各安排300万元用于工业建设投入。年内各县市区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
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狠抓项目建设。今年安排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2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9亿元。做好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工作,确保机场二期扩建、西铜公路改扩建、西宝高速扩建、西平铁路等项目顺利实施。抓好信贷资金配套和相关审批,促进咸旬高速、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和红岩河水库加快建设,确保兴化技改、丰益粮油、子午轮胎、彬长矿区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西电变压器、法士特100万套同步器、中电投4×100千瓦电厂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新能源、现代中医药、环保产业、商贸物流和重大基础设施,积极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市财政继续拿出1000万元支持招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央企、省属大中型企业的衔接,争取这些企业在咸阳建立和扩大生产基地。新设立三个招商分局,紧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招商活动。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积极承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带动,狠抓粮食高产创建、果业提质增效、百万亩设施蔬菜、畜牧收入倍增四大工程。大力扶持粮食生产,粮食总产稳定在180万吨以上;努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新增果园10万亩、大棚蔬菜2万亩、奶牛5万头、生猪100万头。加快雨润集团10万头肉牛屠宰、西瑞粮油等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光明乳业、康师傅等企业加快发展,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超过20户。
抓好“一村一品”。以北部及旱腰带地区为重点,实施百万亩经济林工程,发展葡萄、石榴、核桃、柿子等杂果生产;以沿渭河县市区为重点,发展清水莲菜、辣蒜、花卉等无公害设施蔬菜、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以民间工艺和食品加工为重点,培育一批手织布、草编、刺绣专业村镇,建设“一村一品”达标示范村50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12个。支持武功、乾县等地与杨凌共建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新建扶贫开发重点村100个。投资6000万元,加快“三告别”工程建设进度,完成3000户特困户搬迁任务,总体搬迁户数达到5000户。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大力推进农村水电气路房建设,再为农民办好20件实事。投资60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投资1.6亿元,解决3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11万亩。投资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鼓励县市区加快村间道路改造。实施农民安居工程,解决2.6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829个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建设。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扩大城乡消费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和“社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农超对接。加快西部商贸物流基地、明珠原点新城、酒钢物流基地、旬邑商业水街等建设进度。鼓励知名物流公司在咸阳设立采购中心,探索建立租赁、速递、运输等分销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进一步提升餐饮、宾馆、酒店等服务业水平,鼓励发展节庆会展、电子商务、信用评估、广告创意等新兴产业和拍卖、典当、家政等特色服务业。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咸阳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壮大金融业。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推动周、秦、汉、唐文化旅游精品区建设和泾、渭、沣三河自然景观休闲产业带发展。编制《五陵塬秦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规划》,策划、包装、推介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抓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下乡工作。开发社区商业、物业、文化等服务性消费。强化市场监管,抓好“放心肉”、“放心奶”、“放心油”市场工程和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工程。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机电产品、鲜活农产品的出口份额,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亿美元。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重视生态治理。抓好植树造林,推进中心城区、主干道路、重点河流、景区和景观林带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完成造林32.5万亩,新建绿色家园生态示范村100个。完成国家水保工程和省级水保专项资金项目,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
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控,确保达标排放和持续减排。建成市南郊污水处理厂。县级垃圾填埋场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超过311天。实施农村环保“双百工程”,建成3—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
狠抓节能降耗。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全民行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能源统计监测和节能计量工作,引导企业节能降耗。实施节能建筑和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推进企业内部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设。
以深化各项改革为重点,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风轮公司、方圆集团等4户企业资产重组、咸阳氮肥厂等4户企业比照政策性破产、兴平造纸厂等3户企业依法破产和陕西粮油机械厂等4户企业公司制改造。全面完成县属49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
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完善乡镇干部激励机制和财力保障机制,解决乡镇干部“三难”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和联户贷款,努力满足农民信贷需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内完成秦都、渭城、永寿、长武、旬邑、淳化6个县区的改革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参合率巩固在90%以上。简化报销手续,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政府补偿机制。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实施“咸阳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投资1.3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1.8万人次,扶持创业3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100万人次。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大学生充分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援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加快民生八大工程建设。按照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确保初步安排投资35亿元的民生项目早开工、快推进、收效好。继续抓好“蛋奶工程”,不断扩大覆盖面。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率达到80%、治疗率达到90%、治愈率达到75%以上。加快各县市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其中6个县年底前“五保户”入住。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50%以上的建设任务。实施120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7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完成5所县医院、2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抓好7个地震受灾县卫生服务机构的灾后重建和64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2.9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大中专学生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做好城镇职工医疗市级统筹,提高城镇职工、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启动秦都新农保省级试点,继续抓好彬县全县和其余11个县市区的11个乡镇新农保试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20元左右。市区低保标准人均月增加到200元,其它县市低保标准人均月增加到180元;将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1196元的25万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认真开展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检查活动。
抓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4.5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000套、30万平方米。投资3.4亿元,建设廉租住房4000套、20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保障家庭1356户。规范物业市场秩序,依法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规范民办教育管理,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大力扶持学前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以创建“平安咸阳”为重点,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抓好信访工作。建立一站式接待群众来访、一条龙办理信访事项、一揽子解决实际问题的信访工作新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狠抓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重视双拥共建和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发挥驻军在咸阳建设中的作用。
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重点,科学谋划咸阳未来发展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认真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提升规划编制理念,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重点策划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搞好大配套,形成大格局,努力使“十二五”规划成为咸阳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纲领性文件。(B)④
新闻推荐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调查结果,今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12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同期,上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