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垮塌的一处城墙
瓦砾淹没的古城墙,已经看不出它的模样
本报讯(值班记者 孟利明)昨日,“老咸阳”秦师傅看着破落的咸阳明代古城墙喃喃自语:可惜呀,可惜。曾被市民引以为荣的地标性建筑咸阳古城墙,如今残垣断壁,在瓦砾和砖块中淡出人们的视野。
城墙淹没瓦砾中,一工人说是烂土堆
抗战南路的城墙遗址处,古城墙已经成三段。由于长时间风吹雨淋,看不出与周围居民区的分别,只有渭城区政府家属院一处约6米长的城墙立在门前,一个大型的拆楼机械正在离城墙3米的地方施工,轰隆隆的声音和满天的扬尘将整个区域包围。南北两处城墙只能隐约看见有土堆的模样,北边的城墙被瓦砾淹没。
记者上前询问工地上的工人知道将要被掩埋的是什么,该工人笑答:“烂土堆,农村有的是!”
市民希望尽快实施保护
“我小的时候就在城墙边玩,都是连成一片的,几十米长,两丈高,现在想起来真的很美好,那时,都不许在城墙上取土,大家都知道这是保护的;可现在弄得支离破碎,看不出城墙啥样了。我们咸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了它,真有点说不过去。”路过的一位老者向记者说。
渭城区政府家属院的几位住户说,他们也曾找过相关部门,可答复由于资金原因保护比较困难,即使保护意义不是很大。他们认为,无论怎样,毕竟这是一个遗址。
城墙在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之列
记者随后在咸阳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了解到,咸阳明代古城墙已经处于规划的行列:划定城墙本体以外10米为城墙保护紫线范围。由于城墙位于居民区内,拆除城墙保护紫线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规划为绿地。对于其他已拆除的城墙,可结合交通、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沿城墙旧址形成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标志城墙旧址的存在。鉴于嘉靖城的历史城门已全部被拆除,可结合交通、绿地及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加以标志提示。
相关链接
咸阳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至今已有639年的历史,原四周城墙,墙高2丈5尺,池深盈丈,城门9座,均有洞台,城墙顶宽一丈多,垛口2200只,上有监城门楼、逻卒戎铺房、炮台等建筑,明景泰三年开始至民国二十年,城池曾先后整修10次。1949年6月12日,保卫咸阳的战斗师指挥所便设在城墙上。当时,马步芳骑兵曾扬言两个小时内攻下咸阳,渡过渭河、占领西安,由于军民团结一致,在城墙掩护下,马军被打得狼狈而逃。
1992年,市政府确定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标志序列。(D)(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建虎)4月7日,由扬子晚报、齐鲁晚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的全国知名晚报记者团莅临咸阳,聚焦咸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记者团一行听取了咸阳市近年来的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发展、招商引...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