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披绿景色秀(资料图片)
水波荡漾春光美本报记者 刘伟 摄
本报记者 赵常丽
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环境变样了。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咸阳生态环境。在融入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中,魅力咸阳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居住,共建和谐家园。
近年来,咸阳着力打造“生态、人文、精致、宜居”的生活环境,生态质量不断改善。围绕“蓝天”工程,空气环境连年好转。在“一控双达标”之后,连续6年坚持开展“环境扫黑”行动,市区累计拆除燃煤锅炉786台,治理餐饮油烟431家,治理机动车尾气8000多辆,关闭了2家水泥厂、2条水泥立窑生产线及咸阳秦能电力有限公司1、2号机组和咸阳天成煤焦化有限公司;市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65万平方米,全市发展天然气用户14万户,城市气化率达到92%。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加,截至2008年年底,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5天。
围绕“碧水”工程,“七河一渠”水环境总体改善。连年开展造纸、果汁、印染“三个行业”和“七河一渠”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市累计关闭造纸企业182家、关闭重点印染企业12家,13家果汁企业全部建成了废水处理设施。三水河、冶峪河、漆水河、沣河水质变清,已达到或接近地表水功能要求;渭河、泾河咸阳断面水体污染综合指数明显下降。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拥有了日处理污水能力33.9万吨、年可削减COD排放量3万吨的环保设施。全市65家重点企业建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市级污染源监控平台基本建成,旬邑率先建成了县级污染源在线可视监控平台。
围绕“绿色”工程,全力实施城市绿化工作。城市园林绿地面积由58公顷增加到156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9%以上。市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7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8.26平方米,建成国家级绿色单位3家,省级39家,市级178家,县级369家。建成自然保护区3个,生态示范县6个,生态示范乡镇13个,生态示范村130个。礼泉县率先建成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淳化县在12所中小学大力实施“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成为全省农村生态校园创建的典范;礼泉县大力推广“一池三改”,积极实施“果畜沼”工程,既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又推动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被国家环境科学学会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全省仅一家获此殊荣。旬邑、淳化、彬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了国家级预验收。
围绕“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村庄”在全市形成了教育抓学校、民政抓社区、农业抓村庄、环保抓企业、政府全方位抓的“四绿工程”工作格局,广泛开展创建绿色大学、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绿色饭店(宾馆)和绿色旅游景区的活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安全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量,确保了食品安全。全市已有11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省上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占全省认定总数的40%。仅2002年,全市化肥使用量111万吨,较2000年大幅度减少;农膜使用量5150吨,较2000年减少30%。
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58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旬邑石门山、永寿翠屏山、淳化爷台山总面积620平方公里,占咸阳市国土面积5%。咸阳市共有野生动物108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82种,两栖爬行类1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种,属省级一般保护的野生动物66种。近年来,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50多起,抢救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多只,放飞野生动物15000多次。
生态环境的改善贵在治理,重在建设。咸阳将加大投入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继续为国际大都市打造生态环保、天蓝水清的绿色天然屏障。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咸阳又给自己立下了更高的环保目标: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让人走进咸阳住在咸阳,感受这片宜居城市的和美。(D)(4)
新闻推荐
记者从陕西省世博办了解到,将在上海世博会陕西馆礼迎四海宾朋的一对高仿真智能机器人“唐明皇”“杨贵妃”已经研制成功,将运抵上海亮相世博会。记者在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看到,这...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