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阎莉
家住咸阳市秦宝小区西区北院的朱建琳,今年已经55岁了,在感动咸阳人物评选中,她获得了敬老爱亲模范的荣誉,这个称号授予她,当之无愧。
朱建琳家中有五口人,她的丈夫,一双儿女,还有九十岁高龄的母亲。20多年前朱建琳生下了一个男孩,因为难产孩子出生时由于缺氧造成脑瘫和运动神经受损,这个诊断结果。无疑对这个家庭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看病,朱建琳抱着弱小的生命寻访全国各地的名医。那时交通不便,有时半年换两三家医院,她将所有的行李捆成两个包前后搭在肩上,手中抱着孩子,从此踏上了漫漫的求医之路。随着岁月流逝,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还不会走路,而且单位没有学校,上学还要坐20多分钟的班车,这可愁坏了朱建琳。孩子是无罪的呀,他也渴望上学,渴望和别的孩子一样,他也经常这样问父母,为什么把他生成一个病孩子,这一问,问到了朱建琳的痛处。为了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经过再三考虑朱建琳让孩子上学,就这样,朱建琳挑起了背孩子上学的担子,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未间断过。孩子放假朱建琳继续带着孩子看病,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7岁那年经北京宣武医院4个多月的治疗和多年的不懈努力,孩子终于会走路了,虽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正常行走,但是对朱建琳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惊喜了。
2004年丈夫病倒了,丈夫在西安唐都医院做了颈髓星形瘤切除手术,从此丈夫便瘫痪在床。丈夫刚做完手术,需要长期住院,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间她一个人照顾病重的丈夫,睡觉就在丈夫病床边的地上睡了四年,这四年间她已然没有了床的概念,要是能躺在床上睡觉就成了她最大的奢望。多年来她精心地照顾丈夫,没有一丝怨言,为防止久病卧床的丈夫肌肉萎缩,朱建琳每天无数次帮丈夫伸腿、按摩。丈夫的吞咽功能差,为了给丈夫补充营养,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肉剁碎煮给丈夫吃。丈夫四肢瘫痪不能自己进食,她每顿饭都要一口口喂给丈夫。丈夫说:“她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打扫卫生之后就开始为我洗脸、翻身、按摩四肢、然后为全家做饭、喂我吃饭、然后再翻身煎药喂药……她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忙得团团转,一家五口人全靠妻子一个人养活,如果没有妻子,我恐怕早就不在世了。”
朱建琳以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女儿的身份,用爱心支撑这个家。她是全家的希望,坚强的她始终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残疾的儿子,九十高龄的母亲。她用信念坚守幸福,用真爱守护幸福。 (C)③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同时,党委坚持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争创“四强党总支部”、“四有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营造典型引路,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