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青丝白发爱民情 ——记泾阳县永乐镇亢营村党支部书记李爱琴

来源:咸阳日报 2010-09-29 00:28   https://www.yybnet.net/

三十多年前,结婚时的李爱琴还是青春女子。

在李爱琴的一手扶持下,布鞋加工已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十年后,与亢营村风雨同舟的李爱琴已满头华发。

本报记者 阎莉

“嫂,又忙啥呢?”一大早,李爱琴就急急忙忙地往村东头孤儿瞿亮家赶,这几天,村上正张罗着给他盖新房,要赶在入冬前,让孩子住进敞亮的新房,这是她心头的一件大事。

一路上,嫂、姐、姨……,亲热而自然的招呼声不绝于耳,唯独没有听到有人叫声“李书记”。事实上,60岁的李爱琴是泾阳县永乐镇亢营村的党支部书记,这个头发花白,干了21年村干部、14年村支书的老人,在亢营村村民的情感中,早已超越了她的职务,更像一个风雨同舟的家人……

“我先带头做给大家看”

清晨6时许,村民王新峰早早起来,打扫完猪舍,到村里的早餐摊吃完早餐,就回家打开搅拌机,开始准备饲料了。他饲养的160头猪,每年纯收入3、4万元,是一家四口的钱袋袋。

在亢营村,王新峰只是全村190户养殖家庭中普通的一户。目前,这里有生猪养殖经济合作社3个,生猪存栏8千多头。出售商品肉猪22000多头,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然而,在李爱琴上任之初,这个有着297户村民的村子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烂村,全村没有一条平整路,没有一间像样的房,村民更是穷得叮当响,在永乐说话、办事抬不起头来。

面对这个局面,李爱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感到要想办法尽快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只有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肚子不饿了,才能谈得上发展。

一双土布鞋,一颗赤诚心,她开始奔波在寻找致富信息的路上,认真筛选适合亢营村发展的项目,最后她将目光投向了生猪养殖。

然而,面对真金白银的不菲投入,既缺少启动资金,又无养殖经验的村民热情并不高。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李爱琴在全村老少面前掷地有声地说:“我先带头做给大家看,要是大家觉得能成,咱就干。”

为此,她说服丈夫,拿出全部积蓄,又东拼西凑,筹集12万元,在大伙的注视下,动手修建圈舍,从北京、河北等地引进优良种猪,边学习边摸索,养殖场规模逐渐壮大。

以身说“法”,看得见的实惠最终打动了村民,加入养殖的乡亲越来越多。为帮助大家步入正轨,她带领村组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帮群众建猪舍,购种猪,送技术,组织养殖户去外地参观学习,专程找来市、县专家,进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对资金短缺的村民,她帮忙垫付资金,赊给种猪和饲料,让群众尽快生产。

村民王长安那时是村里有名的穷户,一间破房走风漏雨,但他曾帮亲戚做过布鞋,掌握了这门手艺。为改变境况,小伙子有心想办个鞋厂,却苦于无启动资金。得知他的想法后,李爱琴一边鼓励他,一边拿出户口本,跑到信用社联系为他担保贷款,跑前跑后帮他选原料,买缝纫机。短短1个月,王长安的鞋厂终于办起来了。由于他生产的布鞋工艺独特,比普通布鞋结实耐磨,很受到市场欢迎。见此情景,李爱琴又鼓励他扩大经营,带动其他村民一起生产,既解决了他生产能力不足的困难,又帮助乡亲致富。

在李爱琴的努力下,如今,亢营村土布鞋制作加工企业11个,年产布鞋、棉拖鞋、布鞋底120多万双,产品远销西安、成都、甘肃、新疆等地,不仅安置了本村富余劳动力,还吸引周边村镇200多名劳动力,其中妇女达160多人。而以她和丈夫、儿子名字担保的村民贷款却达数十万元。

“让大伙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亢营村富了,养殖、做工、做生意……,人人有事干,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随着钱袋袋鼓起,村内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小小的村内,就有8家商店,3家饭店,2个菜店,商店内,20元以下香烟很少见到,村长陈志英说,村里人的生活跟城里人差不多了。但在李爱琴心里,这还远远不够,她说“要让大伙生活得更有尊严,真正过城里人的日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李爱琴和村干部谋划着要让亢营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首当其冲的就是备受外村人取笑的烂泥路。由于村内一直没有硬化道路,村里走一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50厘米深的烂泥坑随处可见,运猪运鞋的车辆都不愿进来。

2006年整个冬天,很多人看到,村长陈志英骑自行车,载着57岁的李爱琴奔波于县上和每个村民家中,为修路筹集资金。考虑她年龄大,身体多病,这个10多年老搭档劝她:“嫂,天太冷了,我一个跑就行了?”但李爱琴马上拦着他说:“修路是咱村上的大事,咋能让你一个人担着。”

尽管修路得到大伙的一致赞同,但规划设计中,涉及的10余户村民门前的树及经营门店需要迁移,仍然引来了不小阻力。李爱琴白天晚上轮流挨家做工作,帮助村民解决迁移困难,其中一家经营门店迁移工作量大,阻力大,在妥善安置的同时,李爱琴又自己掏出600元补助店主。那几天,李爱琴嘴上燎起大泡,顾不上吃饭喝水。一个村民看着心疼,硬拦下“埋怨”道:“你看都晚上10点了,你还不吃饭?”

工程终于如期完工了,而李爱琴却在带领群众施工的过程中晕倒在工地上……走上10米宽平整马路,喜悦像蜜一样流淌在亢营村群众心间:“从前朝到现在,都没走过这么好的路哇!”

2007年以来,在李爱琴的带领下,亢营村完成3.14公里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道路两旁的排水绿化工程全部建成。同时建成264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活动广场,配置了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器材,建成了16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各项配套设备齐全。全村引水到户,80%的生猪养殖户建起了沼气池,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节省资金,所有这些工程,都没有借助外界施工队,都是李爱琴带领乡亲一锨一锨完成的。她笑着说:“我还欠全村20万元劳力,但从来没人问我追过债。”

“这都是自己的娃”

从1975年嫁到亢营村,无法抗拒的亲和力、天生的热心肠及果敢的作风,使李爱琴一来就一直在村上担任生产队长、妇女主任等工作。事实上,早在上初中时,她就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父亲的开明和远见,使她成为同龄女孩中少有读书人,也正因如此,她具有同龄女性更豁达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但不论从事哪种工作,乡亲们都感到来自她真诚的关怀和体恤。化解邻里矛盾,调解家庭纠纷,大家都十分信服她。

李爱琴6岁丧母,她比常人更能体会失去母爱的痛苦。结婚后,除了自己的儿子,她抚养了亲戚无法照顾的一双儿女。但最让李爱琴牵挂的是,村里几个孤儿。

1998年,11岁的周鹏成了孤儿,李爱琴看着万分心疼,她安排周鹏的亲友代为照看,并让村里一家馍店每天送馍,每隔几天,她就带着各种水果食物去看看。2002年,年仅6岁、9岁的张娜、张欣兄妹父母双亡,她在镇政府和学校来回奔波,为孩子们办理了五保和学费减免,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就学问题。2008年,14的瞿亮再次落单了,她又为孩子跑了五保和生活补贴,由于原来居住的房子破败不堪,她在村里张罗着重新盖房。逢年过节,每到换季之时,她买好衣服和食物给孩子送去。村民阮建设,一家四口,两人先天残疾,生活困难,2009年9月,她与县职业学校联系,出钱送其子进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有人不理解,问她:“你解决这些娃吃饭就不错了,咋还想盖房呀?”她笑着说:“谁都有娃,这些娃就是自己的娃。”

光阴荏苒,从当初的青春少女到如今满头华发,李爱琴,以一个女性的柔情,认真而简单地爱着她的村,爱着她的乡亲。在层出不穷的新农村的示范村里,亢营村绝对不是最富有最漂亮的一个,李爱琴也不是先致富再反哺光环满身的成功人士,但她30年如一日,凭着责任和爱心,与亢营村父老乡亲风雨同舟,用那双穿着土布鞋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着一个老支书平凡而精彩的人生。(C)③

新闻推荐

夜游大雁塔广场

武功实验小学六(2)班宋婧晶人们都说大雁塔广场的音乐喷泉是亚洲之最,今天我也要一睹其壮观。当天晚上,我和妈妈、小姨三人,踏着朦胧的月色,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便来到了大雁塔北广场。刚下车,我第一眼就看...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张德臣简介2010-10-18 00:28
猜你喜欢:
评论:(青丝白发爱民情 ——记泾阳县永乐镇亢营村党支部书记李爱琴)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