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人才引进签约现场
兴平高层次人才服务国防企业
本报记者 韩焱 通讯员 张云峰
“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兴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兴平先后出台了人才工作的“12345工程”和多项优惠政策、柔性流动政策,铺设成就人才的“红地毯”。
哪里尊重人才,哪里就有人才的聚集
为了求得能够使企业脱胎换骨的高层技术人才,2001年,当地平均工资只有600元左右的时候,兴包集团率先高薪招纳贤才,他们以年薪50万元从西安交大聘请了3名MBA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管理,一时成为咸阳乃至陕西的热点新闻。在“人才兴企”战略的推动下,兴包集团拥有大中专学历的员工由二、三十人增加到200多人。
为了让科技人员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兴平市人民医院,按照医技人才的知识层次、个人意愿,依次安排了最为恰当的岗位,短短几年,拥有本、专科学历的员工占到了全员的85%。
哪里有人才的流动,哪里就有知识传播
人才成就事业,事业成就人才。在高科技人才的鼎力支持下,兴平有了八大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辉煌业绩。为了基地的事业,兴平的种养能手请专家、进学校、逛科技会,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在干中学,学中干。涌现出了众多土专家:冯文涛、周快索、贾春雷、赵喜特、张晔等成为省、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一个基地就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强磁场”,一个基地就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因为有了“正东大棚蘑菇基地”,正东村1000多名群众都成了种植蘑菇的行家里手。因为有了“星光生猪养殖基地”,这里成了生猪养殖技术的传播中心。兴平的生猪养殖早已迈过一家一头猪的落后时代,代之而起的是小型规模化自繁自养,再到正大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兴平成了闻名全国的养殖大县市,国务院总理专门来兴平调研生猪生产。因为,有了“清水莲菜生产基地”,田阜、阜寨、庄头、丰仪、汤坊、桑镇沿渭六乡镇种植莲菜30000亩,把清水莲菜打造为地标性蔬菜,更有了数以千计的种养能手。
八大实用人才基地为兴平培养了市、乡、村级优秀乡土人才9780人,为农业和农村造就了一支“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田秀才。(C)①
新闻推荐
书海画廊大境界 ——记书画艺术家齐旭峰 李颖 袁宝明 张高峰
齐旭峰正在创作在人文荟萃的乾陵脚下,有一块“黑石”卓尔不群,他就是乾县文化馆馆长齐旭峰。多年来,这位被新华社陕西分社经济频道授予“三秦名人”的关中汉子,以朝圣者的虔诚浸淫于书画艺术的海洋,以...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