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殷常兴)本报昨日报道秦都区马泉街道办大泉村搬迁户王让6年没有庄基,老两口多次找相关部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一事,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昨日,马泉街道办表示,将积极妥善处理此事。
昨日,马泉街道办事处办公室王主任向记者解释,几年前西安铁路建设占用了王让的住宅,老两口的事,街道办知道,一直在积极妥善处理,先后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协调,由于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大泉村土地已全被征用,群众都为失地村民,庄基没划成既有老两口的原因,也有目前没地的原因,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该办土地办工作人员说,铁路建设占地后,当时大泉村搬迁户回划庄基,村里以“抓阄”方式确定庄基所在位置,由于王让老两口自身原因没有“抓阄”,导致错过这次机会,之后,办事处和村里多次进行过协调,像王让这种情况,两个儿子有两院庄子,就不能再划庄基,至于王让所说二儿子的庄基是买的是不对的,没有买庄基这一说,政策不允许,前段时候,村里考虑王让老两口情况特殊(不愿与儿子居住),在预留地给他指了一块地方,但是当时这块地里有村民种的树,王让老两口不想赔树,并与村民产生冲突,这事又没办成,后来村里又指了一块地方,但老两口不同意,认为在之前的地方投入了资金垫了土,目前,土地办也在积极协调。
马泉街道办办公室王主任说,老两口也多次找村、街道办、区上反映过此事,街道办一直很重视,王主任表示,王让夫妇情况特殊,办事处还会继续做工作,并将与村里进行沟通,妥善处理此事。(D)(6)
《拆迁户6年没庄基,老两口“蜗居”小屋等说法》后续
新闻推荐
谈起额头的伤疤,吴阿姨乐呵呵地。本报讯(记者赵常丽)在富安社区地矿院家属楼,提起年过七旬的吴宜媛老人,居民们都敬爱地称她为“吴阿姨”。社区工作人员称赞说:“社区需要这样的热心肠!”为管闲事留下许...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