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一位被冷落得太久的历史人物。《明史》没有为他立传,只在祝万龄后附带提了一句于李自成攻陷西安后“抗节死”,而且是和宋某、窦某、徐某等六位集体被史家召之笔下,拥挤在一起领受这个“忠义”安慰奖的。而修建景天阁在王徵七十多年曲折跌宕的生命长河里,不过是偶然溅起的一朵小小水花,久从历史的记忆中消失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一朵浪花却也可以折射出瑰丽的七彩阳光。
扬州西北数里有蜀岗,崇岭蜿蜒,上有大明古寺,寺内有著名的平山堂。平山堂乃宋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主持修建,到明天启七年王徵任职扬州时已荒废,无复当年“淮南第一”之壮丽,堂名空存,香火寥寥。是年冬,王徵送其父回陕西泾阳老家路经此地,便中入内拜谒先贤祠。祠有数间,狭小不堪,且仅存胡瑗(安定)先生一人牌位。见此光景,王徵已无观赏“远山来与此堂平”的情致,不禁叹惋不已。
“徘徊登眺间,见其后废地一区,甚广阔。中有两树,高可五六丈余,东西对列,蔚然可观,非数百年不至此。乃银杏树也,大且数十围。私心异之。再北数武(步),又见大石础行行罗列如位置焉。怪而询之,则曰:殆古平山堂之遗址欤?余于是顿起崇贤一念:思欲建一巍阁,上安昊天上帝神位,于其下搜择历来广陵名贤,位置其中香火之,以见景行之意。”但因天启间魏忠贤当道,剥茧抽丝一般横征暴敛,素为财赋之乡的扬州也被搞得“民既穷甚,商困且莫支矣。”一向关心民间疾苦的王徵不忍雪上加霜,耗费巨资,所以修阁建祠的事就只能待以时日。
山不转水转,不久后机会来了。
当初,魏党势焰熏天,天下凛凛,敢怒而不敢言,但趋炎附势之徒却正好大展身手。从天启六年六月,由浙江巡抚潘汝桢带头奉旨建魏忠贤生祠开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效忠运动。扬州也不落后,由淮扬巡盐御史许其孝主持修建“瞻恩祠”。正欲上梁,熹宗皇帝驾崩的哀诏传来。但皇室铁幕重重,政坛形势尚不明朗,官员们依然怕“魏公”胜过怕皇上,于是礼节性地哭了几声,又换上吉服去建筑现场庆贺“上梁大吉”了。唯七品推官王徵和兵备副使来复毫无畏惧,毅然不往。王、来都是陕西人,一为泾阳,一为三原,故时人誉为“关西二劲”。新皇(崇祯)登基后,天地另辟,形势骤变,十一月初,命兵部擒拿已经被贬上路的魏忠贤,旋即下旨:“各处生祠尽行拆毁,变价解京”。
这可让官员们作难了。建祠之初,操办者唯恐不够宏丽,难得“九千九百岁”欢心;商人们或出于无奈,或意在逢迎,纷纷聚金,所费多多。而今要变卖了上报,不实报,担不起欺君罔上的罪名;实报吧,不但脸上无光,更怕惹得皇帝不悦:你扬州竟然花费了这么多钱,竟然这么忠于逆恶魏忠贤!
主其事者感到棘手,便与王徵商讨。
王徵一下子就把此事与建先贤祠的夙愿联系起来,拿出一套“逆而顺用,私而公用”的绝佳方案,道是:“变价太多,观听不雅,委实不便。第不变价而存之,必不可。变价果多,而不以实报闻,尤不可。与君细商:莫若少变其价而报之,余者不显;其价值亦不必变,第请移之以建此中历来名贤之祠。盖逆而顺用之,私而公用之,即以闻之君父,谅无伤。又其他砖石、木植拆毁者移之以修砌四门桥梁,或亦私中之公也,行人应世世知感。其祠地闻七十亩有奇,原属民地者,仍还之民,不价固宜。或有原属官买当变价者,亦不必变,可留十亩作义冢,以葬旅死穷人。再留数十亩为义田,令民租种,岁取其租,以置棺木为葬具。则商人已舍之财,又总为商家施德之资,谅诸商亦所情愿……君其以为何如?”主事者某觉得王徵的主意极好,报闻后,果然得到“谕旨”恩准。
于是,移砖石、木植作四门桥梁,桥上盖房,既护桥,亦可贸易便民。又移生祠大楼五间,作“景天阁”于平山堂旧址上,阁前造大楼,楼前造大堂,阁、楼、堂三所规制相同,皆十一间,隔作三区,中五,左右各三。前修大门三座。——以上所费,除现成材料,王徵捐资四百余两,来复捐二百两,府僚及州县义助者四百两,并不劳民伤财。“(崇祯)四月兴工,九月报竣”,“巍然一巨观也”。
阁之制,高五丈,东西九丈有余,入深可五丈。上层居中之阁内安置昊天上帝神位,下层中间作祠堂,选取史上与扬州有关之名人乡贤十一位供奉其中,并立“十一贤祠”牌坊于大门外。
阁名“景天”,王徵说得清楚,“盖取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意”;而崇其贤行其道,目的正在彰显“余夙昔畏天之一念”。
先贤祠内受祭的十一位贤者是:西汉大儒、曾为江都(扬州)相的董仲舒;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与范仲淹并称的守边名将、政治家韩琦,著名政治家、文坛领袖、后世谓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铁面御史”、诗人赵忭,“立朝刚毅”的大清官包拯,理学先驱、教育家胡瑗;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国朝(明)三原学派创始人、曾为扬州知府的王恕,“有胆略,长于用兵”的名将曾铣,哲学家、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
王徵建景天阁的前后经过,清楚地记录在其从政实录《两理略》中;来复、郑鄤参观后都有诗以记其盛。但查阅“平山堂史话”之类资料,却一概付之阙如。史家们写王徵或重在其“忠君死节”,或偏重于他在“会通中西”方面的贡献,论及其治绩时亦极少提到建景天阁的义举,大约是因为此乃区区小者吧,它于是被湮没在渺远的烟尘里。
小归小,却也见出王徵的刚毅、智慧和畏天爱民的一贯情怀。
作为王徵的同邑后辈,一名也曾去过平山堂寻幽访胜的旅客,我觉得有义务拾回这段历史的遗梦,化为扬州史坛一段佳话。 (C)④
新闻推荐
2011年春运将至,西安铁路公安处党委日前要求全处干部民警在全面加强各项春运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爱民实践活动,用扎扎实实的服务工作展示铁路民警的爱民情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