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孟利明 蒋增科
2010年,全市农民“收入不菲”,农民人均纯收入5056元,比上年增加850元,增长20.2%,增幅速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那么是什么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统计显示,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政策引导支持、劳动力转移等让咸阳市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
粮果畜菜是主推手
“种粮赚钱不赚钱?”一直是广大农民关注的问题,实际证明,种粮也能增收!2010年粮食总产222.6万吨,同比增长6.9%,分别高于全省(3%)、全国(2.9%)3.9和4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喜获丰收。其中,夏粮面积346万亩,总产109.5万吨,增长7.7%;秋粮播种面积300万亩,总产113万吨,增长5.2%小麦、玉米收购价较上年分别上涨10%和20%左右。
果品产量增加,起步价较高。2010年咸阳市水果总产量496.5万吨,其中苹果401.5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8.3%和6.2%,价格较上年上涨20-25%。
生猪价格探底回升,畜牧养殖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7.5万吨,禽蛋产量9.6万吨,奶类总产量68.7万吨,较上年增长11.9%、11.1%和13.4%。三季度末生猪、猪肉价格分别是13元/公斤和20.5元/公斤,较上年同期分别上涨8.3%和5.0%;市场普通鸡蛋零售价为4.4元-4.5元/斤,创鸡蛋价历史新高,畜禽价格的高价位一直持续到年末。
蔬菜生产产销两旺,价格看好。2010年,蔬菜价格整体水平高于上年同期,就是在传统的蔬菜旺季——七、八月份菜价仍然较高,蔬菜价平均上涨30%左右。
劳动力带来大票子
外出打工挣票子,腰包鼓鼓长精神。2010年咸阳市农村居民务工工资性收入1895元,增加292元,增长18.2%。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238元,增加45元,增长23.2%。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828元,增加122元,增长17.3%。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829元,增加125元,增长17.8%。
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工价的提升。2010年初,“百万计划”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以及为农村和农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同时,围绕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在公益性和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开辟就业岗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110.3万人次,创劳务经济99.3亿元,“百万计划”推动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经验探索被全省推广。同时,农民工工资也大幅上涨,较上年增长25%左右。
支农惠农“加码”
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扶持帮助农民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既享受政府关爱,也能增收。2010年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从2009年下半年起,咸阳市实施“三告别”移民搬迁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全市已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8亿元,搬迁“三告别”户2.59万户约10.9万人。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村沼气补贴、农村学生补助、新合疗补贴、新农保、退耕还林补贴等共计20余种实施到位。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据资料显示,2010年人均转移性收入357元,增加61元,增长20.6%。
基础设施投资“添力”
西安(咸阳)机场扩建、西平铁路、西宝高速拓宽、西铜高速拓宽、咸旬高速等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征用了大量土地,农民都获得了相应补偿。城中村改造,征用、拆迁补偿资金到位,使得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咸阳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397元,增加90元,增长29.5%。
新闻推荐
3月18日6时,大西沟铁矿矿区附近发生山体滑塌,工棚被埋,4人遇难。接报后,柞水县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分管领导和县安监、国土、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