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任波)“十一五”期间,秦都区始终坚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三通,四化,五无,十六有”的标准扎实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紧盯城市人的“果盘子、菜篮子、花园子”,实施“三千三万”工程,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都市农业。全年新增设施蔬菜1122亩、清水莲菜620亩,苗木花卉2100亩,优质杂果经济林2000亩;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建成萧何庙设施蔬菜、梁家庄设施蔬菜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打造“万圣”蔬菜等农业品牌3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9家。特色产业苗木花卉面积突破1.4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在全国147个被监测城市中位列第一。
统筹城乡扎实推进。立足秦都地处城郊实际,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城市规划区,按照“融入大西安、发展大工业、扩张城市规模”的建设要求,以“拔村上楼”为核心,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继河南街新村、安谷苑新村、七里铺新村和北营新村后,又启动了陈阳新村、上召新村建设。在非规划区,以“旧村改造”为核心,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投入,硬化了27个村街道53.58公里,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21.46公里,新建健身广场10个,安装路灯230盏,绿化植树3万余棵,整修排水沟10.8公里,“一池三改”1120户,建成双照东城、庞南刘、马泉陈家台等市级新农村示范村5个。新农村示范村北槐村荣获“全省休闲农家明星村”称号。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将资金投入向“三农”倾斜,“20件实事”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农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全区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杂费860万元,免教科书费176.3万元,实现了“蛋奶工程”全覆盖。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农资综合补贴款773.21万元,粮食直补款126.35万元,良种补贴款223.3万元,农机具补贴530万元。(B)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飞实习生任凤从大年初五到现在,每天都起早贪黑,忙得不可开交,连一次好觉都没睡过!3月4日一大早,家住兴平市店张街道办阿尚村的鲁虎诚诉说着自己幸福的“烦恼”!鲁虎诚说,原本前几年就打算盖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