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秦人精神 激发内生动力 推动咸阳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群星
市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帝都咸阳》,是迄今为止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秦文化全貌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首部正视秦历史、弘扬秦人精神的大型纪录片、首部在央视全面反映咸阳历史文化的大型纪录片。
为什么要拍摄《帝都咸阳》?咸阳是秦文化的发祥地,深度挖掘秦文化的丰富内涵、利用秦文化的不竭资源、彰显秦文化的深厚底蕴,继承和发扬秦人精神,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此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奠定拍摄基础。拍摄期间,市上主要领导多次就该片指导思想、创作原则、把握的基本基调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放弃春节休假时间把关审看,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有关部门和部分县区全力支持,提供便利,积极建言献策,为纪录片拍摄制作顺利、按时圆满完成给予了极大支持。
立意高远,精心制作,成就精品力作。按照“要将《帝都咸阳》拍摄成为宣传咸阳的重要品牌、传承秦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鼓舞士气的精品力作”的目标要求,从去年8月份开始,摄制组精心策划筹备,克服重重困难,翻阅大量历史资料,走访全国各地20多名专家学者,先后深入到全市众多古迹遗址实地考察、拍摄镜头,六易脚本、抢时制作,历时9个多月,完成了这部宏篇巨制。
思想深邃,视角独特,引起各界共鸣。《帝都咸阳》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求真务实精神贯穿始终,将现代文明与秦文化积极元素有效对接,将现代科技和传统手法有力融合,将画面音乐与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统一,思想更具穿透性、艺术更具感染力,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部纪录片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强烈震撼,是一种彻心彻肺的折服和敬意,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关注秦历史、认识秦文化的同时,我感受到的是秦人雄浑壮阔的气概、包容天下的胸怀、创新求变的精神和开拓奋进的意志,是秦人骨子里透露出的那种永不服输、越挫越勇、信心百倍、奋争不止的精神。在正视咸阳发展现状的同时,我看到的是咸阳雄厚的产业、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和美好的前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咸阳潜力巨大、势头强劲、充满活力、大有可为。只要我们积极发扬秦文化精神,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就一定能早日实现。(C)②
开创新境界 提升新高度 作出新探索
咸阳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贾黎明
一、《帝都咸阳》开创了通过以大型电视纪录片为载体来宣传咸阳这一全新的对外宣传新境界。
如何将历史的咸阳与今天的咸阳有效地延伸与结合,是我们咸阳宣传战线上的一个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帝都咸阳》运用了电视纪录片这一最直观,最具表现力的形式,巧妙地把悠久的秦文化转化为未来的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重要的历史人文符号,让更多的国内外观众充分体验帝都咸阳的深厚和丰富,呈现出一个不断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城市风采。
二、《帝都咸阳》在央视的成功播出,将咸阳对外宣传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
《帝都咸阳》充分运用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法,翔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咸阳作为中国第一帝都的历史价值和现实责任。整部纪录片无论从脚本的精心撰写,到拍摄角度的独特选择;从历史典故的模拟再现,到三维动画的逼真表现;从音效特技的精确运用,到整体包装的舒适流畅,无不恰到好处,奉献给观众的是一部美轮美奂的文化精品。
三、《帝都咸阳》的成功,为我们今后在宣传咸阳、发展咸阳方面作出了新探索。
《帝都咸阳》不仅全方位展现了咸阳古老历史文化,也以真实感人的镜头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宣传了咸阳雄厚的产业、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和美好的前景。作为咸阳当地的主流媒体,在今后的宣传中,我们要不断地挖掘咸阳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咸阳文化的深厚底蕴,并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宣传形式上,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特点,积极探索宣传的新路子。近期我们正在着手对现有自办栏目进行全面改版,在改版过程中,我们将适时开办一档文化类栏目,搭建一个宣传咸阳历史、文化发展的平台。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外地电视台互换节目,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并逐步加大通过影视剧、纪录片等表现形式宣传咸阳的步伐,为不断提升咸阳知名度,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C)②
结构宏大 主题鲜明 贴近性强
市作家协会主席 杨焕亭
结构宏大是《帝都咸阳》这部电视片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整部作品以“阳光之城”、“一统基地”、“创新之都”、“不朽之根”和“渭水不息”为题,从纵向和横向、全景式和层次性的结合上追溯了秦文化的源头、发展和延伸的历史进程,科学地评价了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首都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历史地位以及秦文化对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深远影响;理性地分析了咸阳作为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作为“中国第一帝都”所占据的历史高度和地理、区位、文化优势。对于我们今天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实践有着现实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主题鲜明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二个重要特征。秦文化之所以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在于它的原创性。秦人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清醒地把握历史脉搏,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创立者。其次,在于它的开放性,而开放性正是国际化大都市文化的重要特征。再次,在于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影片紧紧抓住秦文化的这些精粹,充分运用画面、有声语言和同期声等多种元素,集中展现秦人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广纳四方贤才,全力推进封建改革,努力致力制度创新,从而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提供了一种典型的国家形态和制度模式;作品运用大量资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贴近性强是这部作品的第三个特点。一是借助于三维动画等技术手段,把平面信息转化为立体信息,将隐性信息转化为可视信息,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形象信息,构成了受众走进秦文化的通道;二是通过画面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结合,使得学术的高端性与文化的大众性在文本的层面达到了融合。 (C)②
加大遗址保护研究 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代馆长 姚扬
我们有责任大力弘扬秦文化,因为这是永葆咸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动力根本所在。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做为文物工作者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研究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使它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咸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要加快《秦咸阳城遗址总体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要加大国家投入,集中力量,制定严谨缜密的科学总体保护规划。通过对遗址实施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使秦咸阳城遗址的文化内涵得以挖掘,进一步确立咸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坐标,提升咸阳的文化形象和地位,从而彰显帝都咸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
二、加强遗址保护管理。加强对遗址本体的保护,是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之根的关键。我们要用科学的理念和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加大对遗址现状的保护,制止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遗址环境风貌的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对遗址的损坏,确保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从而使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永续传承和利用。
三、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博物馆作为载体,有效发挥它的功能作用,使它真正成为激发中华民族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源泉。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文物展示水平,文物展览陈列形式要新、信息量要大、感染力、震撼力要强,让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张扬起来,让观众能够从中获得切身的感受。从而吸引观众自觉参观,自觉接受教育,领略秦咸阳的文化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加强文物考古研究。积极争取上级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为文物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事实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揭示遗址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加强国内外秦文化学术交流,使秦的历史文化能够在全世界得以发扬光大。(C)②
弘扬大秦文化 彰显咸阳魅力 新闻媒体理应奋勇当先
咸阳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王福海
咸阳市与央视合拍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帝都咸阳》在央视首轮播放完毕,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帝都咸阳》以全新视角解读咸阳人文,诠释咸阳历史,弘扬大秦文化,彰显咸阳魅力,对于鼓舞人心,提振信心,提升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品位,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同时,随着《帝都咸阳》的热播,弘扬大秦文化,彰显咸阳魅力已经成为咸阳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内容和重大历史职责。
一、挖掘大秦文化资源,《帝都咸阳》作了良好的示范。历史文化既是一个人文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概念,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如何挖掘咸阳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良好的咸阳区域经济环境,《帝都咸阳》作了良好的示范。我们要以《帝都咸阳》热播为契机,通过专家学者访谈,挖掘整理秦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秦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采访市民群众,挖掘整理咸阳民间故事,解读咸阳人文,诠释咸阳典故,让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咸阳文化,通过咸阳的媒体,走向大江南北、蜚声海外。
二、营造浓厚咸阳文化氛围,《帝都咸阳》作了开创性工作。古都咸阳,以其厚重的大秦文化、神奇的民间传说、丰富的馆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鲜明特征。特别是《帝都咸阳》历经9个多月拍摄,摄制组先后翻阅大量历史资料,走访全国各地20多名专家学者,深入咸阳的山山水水实地拍摄镜头,多次召开省市知名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最后呈现给我们大量翔实、可据、生动的历史事实,辅以专家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都为我们宣传以大秦文化为代表的咸阳文化资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闻宣传素材。去年以来,我们《咸阳日报》坚持“三贴近”原则,通过改扩版开辟了“关天之窗”、“往事咸阳”、“咸阳记忆”、“咏咸阳”、“历史传说”等栏目,向广大读者介绍咸阳名人故事、历史典故、诗词歌赋、;轶闻传说等,为宣传大秦文化作出初步和有益的探索。
三、做大做强新闻平台,宣传特色鲜明的大秦文化。《帝都咸阳》作为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的精品力作,以其深刻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全面展示了秦人雄浑壮阔的气概、创新求变的精神和开拓奋进的意志。作为主流媒体的《咸阳日报》,目前,我报已形成“三报三刊一网”(三报:《咸阳日报》、《咸阳百姓生活》、咸阳手机报、三刊:《咸阳日报·都市新刊》、《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咸阳日报·文墨中国》、一网:咸阳新闻网)为支撑的传媒规模,同时,还拥有近百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编采人员。这一切都为作好大秦文化宣传和西咸大都市建设报道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将以《帝都咸阳》宣传纪录片热播为契机,组织骨干力量,在挖掘“大秦文化”宣传活动中奋勇当先,通过强化新闻宣传策划、固定栏目,给足版面,宣传咸阳千年历史、展现帝都独特魅力、体现秦人精神追求、为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营造深厚的舆论氛围。(C)②
没有咸阳就没有秦文化
咸阳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雷依群
(一)《帝都咸阳》真实地再现了秦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一个蕞尔小国发展到统一全国,具有世界影响的泱泱大国的历史过程。再现了帝都咸阳作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帝国首都的成长发展史。秦人的发展及帝都咸阳的壮大,实际上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精神,这就是秦人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和文化的包容性;积极向上、奋进开拓、改革开放的勇气;制度及城市规划上的前瞻性,精密性。
(二)《帝都咸阳》学术性强,把握准确。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这是当前学术界的共识,影片以艺术形象、从直接的视觉感受上体现了这一转型过程,如秦人的崛起、秦人的东进、秦孝公的改革、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可读性、可信性强。
(三)《帝都咸阳》正确地解读了秦文化的历史地位。秦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深刻,如秦代的社会与政治转型、土地私有化与社会结构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秦人严格的法治精神、秦人耕、战、防国防战略思想,秦人的独特创新精神等,这些都以画面或文字或专家解说的形式得到全面的反映。
(四)《帝都咸阳》对咸阳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文化定位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回答。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而且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灵魂,咸阳从秦孝公建都以来至今已有2360多年的历史,虽然秦文化早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文化,但它的根基、渊源都和咸阳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咸阳就没有秦文化,没有帝都咸阳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咸阳。(C)②
选准了展示咸阳文化的突破口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岳起
《帝都咸阳》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挖掘咸阳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视,得益于编导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畏,得益于咸阳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大秦文化承载体144年的咸阳也必将吸引国内外的关注,这对咸阳市与西安一起着力打造以“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特点的国际化大都市,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要寻找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文化亮点,选准突破口很重要。《帝都咸阳》立足于中华第一帝都的立意,着力表现大一统在这里实现,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国家体制在这里发端。帝国首都、秦直道、郑国渠、北塬秦陵,“车同轨,书同文”。这些凿凿史实,累累古迹,使咸阳独一无二,无法回避。这个突破口的选择无疑是精准的。
《帝都咸阳》重点展示秦人海纳百川的胸怀、百折不回追求统一的精神、改革图强的勇气,这些历史无疑对今天咸阳人有所启示,它促使我们思索、追求和奋进。咸阳今天的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无不体现了老秦人的血脉在今天贲张、焕发和延伸。(C)②
清醒的文化自觉 睿智的文化自信
沙河古桥遗址博物馆馆长 林文君
五集电视纪录片《帝都咸阳》在中央7台和咸阳电视台播出以后,我看了颇感激动,首先这是一部全方位由古入今,科学客观地介绍咸阳的宏伟巨制。编导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科学地总结了大秦帝国的崛起和统一及秦制和秦文化对当今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秦政和秦制的成败及对今天的启迪,同时又邀请一大批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秦王朝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无疑这是一部现代咸阳人对古代发生在这片热土上一段辉煌历史事件的冷静反思。
两千多年前老秦人从今天的天水地区经过数次迁都,最终定都咸阳。作为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咸阳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它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帝都咸阳》的拍摄正当其时。我认为这正是市委市政府“清醒的文化自觉和睿智的文化自信”所决定的。
五集电视纪录片《帝都咸阳》应该说是一份现代咸阳人对2000多年前发生在这片热土上老咸阳人创举的总结。同时它还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让我们从中学到老秦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精神。(C)②
努力打造咸阳文化品牌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馆员 李朝阳
《帝都咸阳》的策划和制作是咸阳市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是咸阳市委、市政府在新时期“打造咸阳文化品牌,提升咸阳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完成了往届市委、市政府想做没有做的一件文化工程。充分体现了咸阳市领导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历史的视角观察,《帝都咸阳》的播出是弘扬传承秦文化的第三次高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秦都城遗址和秦兵马俑考古研究工作的开展,分别出现了以张艺谋导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和以孙皓晖先生《大秦帝国》历史小说和电视剧为代表的两次秦文化热潮。《帝都咸阳》的播出一定能够掀起第三次弘扬秦文化的热潮,也一定能使我们这座古老辉煌而又生机盎然的城市走向新生,走向世界。
目前,作为帝都咸阳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秦咸阳城遗址,已列入国家“十一五”一百项大遗址保护工程之列,去年又列入国家“十二五”23处申报项目之列,在陕西省也仅有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遗址两处,足见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在国家财政中列支86亿保护专项经费)。我们一定要把秦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当作咸阳文化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将弘扬传承秦文化当作我们的使命,更应视为一份责任。(C)②
新闻推荐
乘客秦女士说当时看到司机倒下,赶忙叫人帮忙,一名男士上前踩下刹车。8日中午1时许,一辆506路公交车行驶至西安莲湖公园站时,司机王炜因突发心脏病倒在驾驶座上,在生命最后一刻,他用尽所有力气减缓车速,...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