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德艺双馨享誉陕甘——怀念我的恩师李晓霞 王晓荣

来源:咸阳日报 2011-06-21 10:27   https://www.yybnet.net/

2011年6月11日是李晓霞老师诞辰70周年纪念日。这天,彬县剧团、戏剧界同仁、李老师生前好友齐聚开元广场,为她隆重举办纪念活动,追思先贤,再叙别离……

李晓霞老师,原籍永寿县,生于1942年。11岁进入邠县文声剧团(彬县剧团前身)学艺,曾拜西安三意社著名旦角张镜堂为师,13岁就成为剧团的小台柱。1962年,她与本团演员杨民权先生结为秦晋之好,二人相识相知,相濡以沫,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彬县文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她工小旦、兼演青衣,对唱腔、演技、化妆不断探索,有所创新。唱腔脆甜,轻柔耐久,字清音饱,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扮相秀美端庄;表演细腻生动,注重人物心理、精神、性格的准确刻画,成功地塑造了王宝钏、杜十娘、秦香莲、白素贞、蔡文姬、阿庆嫂等艺术形象,成为享誉陕甘两省的秦腔名角。

1981年,咸阳市中、青年演员调演时,李老师扮演《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获演出一等奖,省电视台电台为全剧录像录音。1989年陕西省举办“农行杯”调演,李老师主演的《赶坡》获咸阳市一等奖、陕西省铜牌。李老师从小聪慧,11岁上台演戏,在艺术舞台上走过了50个辉煌的春秋,演出过100余本历史剧和现代戏。从扮演历史人物到现代角色,不管是主角演员或者扮演配角,凡扮演的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演活了台上角色,感动了台下观众,真正起到了高台教化的作用。

李老师也曾经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一生中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我进剧团后,第一次去宁夏固原演出,我们乘坐大卡车颠簸一天,凌晨两点到达固原,大家忙着卸行李、搬道具、安排宿舍,而我太疲倦,在一个角落睡着了。等大家安置好后才发现把我丢了,急坏了大家,李老师摸黑找到我,当李老师叫醒我时,我看到四周一片漆黑,吓得大哭不止,是李老师像妈妈一样安慰我,帮我铺床被,给我讲外出时应注意的事项。我是李老师看着成长起来的学生,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着李老师的辛勤汗水,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教我唱腔,纠正动作,我的《坐窑》、《斩秦英》、《河弯洗衣》等戏都是李老师手把手教我的,一句句教唱,一遍遍示范。尽管我为人妻,为人母,都离不开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辛勤培养。李老师对艺术精益求精,事业执着,尊敬他人,生活朴素。在团里,无论哪个职工有了孩子,她都第一个把鸡蛋挂面端在产妇的面前。她的高尚品德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她平易近人,朴素大方,处事公道,为人有度的品德是我学习的典范。

我的恩师,李老师,您的恩情难以忘怀,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恩师李晓霞女士。 (C)②

新闻推荐

用感恩的心传递人间真爱 ——记咸阳市道德模范、爱心大使赵银凤

本报记者马元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许一把帮衬,一点提携,让他们也能和我一样度过难关,走入正常人的生活。”赵银凤简单的语言,多年的行动,为感恩作出了最为朴实的诠释……2005年,46岁的赵银凤被确诊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德艺双馨享誉陕甘——怀念我的恩师李晓霞 王晓荣)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