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鹏飞 实习生 高照星
60岁的李爱琴是泾阳县永乐镇亢营村的支部书记,60年的人生,有35年当村官。35年来,她天天奔忙,日日操心,亢营人说:“李爱琴不是个村官,是我们的好家长。”
把村官当到“大家长”的份上,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像“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样的话已不适宜描述李爱琴其人。
“乡里乡亲就是亲人,谁都会这样做。”
女性会体贴人,李爱琴当村官没有失掉这一特质。
2002年,张娜、张欣的父母不幸身亡,当时两个孩子年幼无知,成了孤儿,李爱琴犯起愁:“孩子还小,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学习怎么办?”李爱琴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两个孤儿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她与村班子协商后决定,由村上提留出两亩承包地,划给看管人员作为工资报酬,生活费由民政部门提供,两个孩子上学费用学校全免。现在两个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
残疾人胡义来想发展生猪养殖,因资金不足,一直没如愿,李爱琴知道后,与信用社领导联系,自己做担保,为胡义来贷了3万元款,并垫付种猪资金,使胡义来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终于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像这样体贴人的例子在李爱琴身上真是数不胜数,提起这些,她总是淡淡地说:“乡里乡亲就是亲人,谁都会这样做。”
“脱贫致富奔小康,我要带着大家干。”
如何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李爱琴考虑最多的一件事,也是最困扰她的一件事。
2002年,李爱琴带领支部一班人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带领全村人发展生猪养殖和土布鞋制作两项产业。思路定了,问题也来了,许多村民有大干的想法,但就是不敢动手,总觉得没干过的事还是风险大。
李爱琴和班子成员一合计,决定先干出个样,给群众探探路。李爱琴先说服家人,多方筹资12万元,修建圈舍,并从北京、河北等地引进优良种猪,建起生猪存栏200多头的种猪养殖场。在自己干的同时,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开展党员、村组干部一对一帮扶活动,带领帮助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在她的带动和指导下,生猪养殖户纷纷而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发展生猪养殖户180多户,生猪养殖经济合作社3个,生猪存栏8千多头。出售商品肉猪22000多头,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李爱琴一边发展生猪养殖,一边帮助群众开展土布鞋加工,目前,全村土布鞋制作加工点发展到11个,年产布鞋、棉拖鞋、布鞋底120多万双,产品远销西安、成都、甘肃、新疆等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人,极大地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在李爱琴的带领下,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该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受到上级领导高度赞扬。
“事是干出来的,天天干就在变。”
群众一天天富了,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成为摆在亢营村班子面前的新任务。
李爱琴带领全村人抢抓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按照“村美、户富、班子强、风气好”的目标,全面改造人居环境,大搞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生活环境,先后整修3.14公里的烂泥路,建成264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活动广场,配置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器材,建成16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各项配套设备齐全。争取到上级投资70余万元,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干净的自来水流入各户。同时,李爱琴跑市进县,争取到生态养殖“一池三改”项目,使全村80%的生猪养殖户建起沼气池,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李爱琴说:“事是干出来的,天天干就在发展。”如今,亢营人的腰包鼓了,村容变了,精神也显得更抖擞了。
李爱琴35年的村官路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悦耳的篇章,有的只是朴实无华、平淡无奇,35年,她在奔忙中享受着充实的每一天。 (B)④
新闻推荐
青春,在希望的田野闪光 ——记礼泉县袁家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斌 刘伟娟
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有人视它为朝阳,有人喻它为含苞未放的花朵。如何让自己的青春闪烁最耀眼的光芒,体现最大的价值,大学生吴斌的选择是:走进农村大舞台,挥洒热情,施展才华。当好村官先做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