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在不足八年时间里,沣河集中供热有限公司白手起家,累计投资达到2.6亿元,征地120亩,投运一台35吨/时和三台75吨/时锅炉,辐射管网20余公里,热网敷设东到奥林匹克花园,西至世纪大道安谷路,供热面积达到14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达到170万平方米,西咸新区一个城市基础性功能企业完成了它的嬗变!
“诚信所至,金石为开!”
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发展壮大的命脉,田杨深谙这一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程建设之初,高达上亿元的资金缺口像大山压在田杨心头。一万元开办费对于几亿元以上的投资无异于滴水入海。
从工程建设启动之日起,争取各种资金成为田杨几乎每天工作的重头戏,在给工程队好话说尽,督促其正常施工之后,背上所有资料,马不停蹄几乎跑遍了省内所有银行和市内自己认识的国有企业领导,介绍工程建设情况,请求资金支持。在有关办公楼大厅、在相关领导办公室和会议室门口,甚至在领导外出开会的宾馆,常常一等就是一整天。“诚信所至,金石为开!”他以自己的行动感动了领导,也为工程争取到最大的支持。七年内,先后争取金融单位贷款3800万元,为刚刚起步的企业奠定了基础。
省上国债项目审批部门的领导至今还清楚记得田杨这个与众不同的来客。几乎没有任何客套话,没有社会上邀请吃饭、送上特产、领导批条和熟人介绍的惯例做法。一连20多天,田杨基本上是天天必到。发现领导稍有空闲,就急不可待介绍项目,遇上领导工作繁忙,或端茶递水,或默默无语坐在一边。终于在一个上午,办公室的领导通知专门腾出时间,破例听取田杨的专题汇报,缜密的可行性分析,扎实完整的工作方案,简朴平实的言语打动在场的每一位人。省国债项目审批部门当即开会研究拍板:“这个项目我们认准了!把国债资金投给你们,我们放心!”。随后6500万元国债资金一路绿灯,为困难重重的企业注入了血液。
在沣河集中供热有限公司的院内有一条路,一头连着宽敞笔直的世纪大道,一头通过大型电子磅秤连接公司的煤库,每年冬季采暖期间,是运煤车辆过磅必经之路,田杨为此取名为“诚信路”。在田杨眼里,“诚信犹如这杆大秤,时刻衡量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是我们企业发展的魂!”他将这一核心文化融入企业的点点滴滴之中。
在沣河供热公司的建设史上,工程建设无一例外由施工单位垫资,有时施工单位垫资额度高达90%以上。每年的供热用煤也无一例外赊欠供煤单位的煤款。但是,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工程建设垫资再高也能如期竣工,供热用煤即使再难也从无断煤停热。究其原因,用田杨的话说“无论与施工单位还是供煤单位打交道,说话办事,以诚待人,兑现合同,说一不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和支持”。
“跟着田经理干,我们有劲!”
五月的沣河集中供热有限公司院内,办公楼美观整洁,锅炉房格调雅致,以“团结路”“诚信路”等命名的小路曲径通幽,幽雅洁净。羽毛球、篮球等健身场地,绿草相映。如果不是高耸入云的烟囱和沣河供热公司的标志,你肯定以为自己走进了某科研院所或者外资机构。
沣河供热公司员工眼里,田杨思路超前,方法灵活,是一个很要强、很爱好的人。大到工程建设、小到公司院内的规划都精益求精,与众不同。在锅炉选型上,田杨瞄准的是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大型硫化床锅炉,改变人们对供热企业的传统认识;在供热区域发展上立足高起点、高档次,站点结合、管网敷设、一次到位的发展战略。在公司建设规划上,着力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沣河集中供热员工队伍,在全社会树立起新型供热人的良好形象。
从公司初期开始,田杨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上。他常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来与员工共勉。从公司成立之日起,他一刻也没有放松企业团队建设,把员工思想素质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作为带好队伍的重点,在全市率先聘请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讲授《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等课程,员工每人一本《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出路》等书籍。分岗位培训业务骨干,先后派遣3批近20名业务人员,分别到杭州浙大、唐山锅炉厂、西安西郊热电厂等大型锅炉厂家、供热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化锅炉操作技术。
“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凝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在于一把手。身教胜于言教,只要你样样做到前,就能带动和团结每一位员工!”田杨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工程建设最累最脏最难的一线,在应急抢险和锅炉出现故障的关键时刻,在隆冬季节和节假日供热的重要岗位,常常看到田杨忙碌的身影。2007年冬季供热期间,晚上8点,除尘设备出现故障,锅炉停运,时值雨雪冷冻天气,正是群众用热的关键时刻,田杨不顾员工劝阻,冒着高温危险,带头跳入高温除尘箱,检查设备,清理粉尘。一直干到第二天早晨8点,等从除尘箱爬出时,全身汗水湿透,粉尘从头到脚把他染成了一个“非洲黑人”。
2008年是沣河供热公司发展的转折年,在“汶川地震”等恶劣条件下,公司迈开了最辉煌的一步。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一年也是田杨压力最大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元月,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偶感身体不适,住院一查,竟是癌症晚期。这位解放前参加革命并长期担任县上领导的老人,一生淡泊处世,离休之后,生活自理。遵嘱子女“好好工作,踏实做人”,从不愿干扰连累子女工作生活。而少小离家求学工作,一直与父母分隔两地的田杨,多少次打算接父母到咸阳享受一下咸阳的足疗,由于工程任务繁重,都一拖再拖。父亲住院以后,田杨没有告诉任何人,白天建设工地一如既往,晚上连夜晚赶往西安医院陪护父亲。一生从不愿打扰别人的父亲,为了儿子,一直挺到3月16日,也就是供热工作圆满结束的第二天,才放心走了。
在全市供热行业,田杨带出的沣河供热团队有着明显的特点,团结协作,朝气蓬勃,从不服输,敢于争先。无论是全年目标任务考评,还是运动场上,沣河供热有限公司都是全市供热行业的佼佼者。谈到这些荣誉,员工们感慨地说:“在我们心里,没有难倒田经理的事情。再大的困难,只要他一出马,就会迎刃而解。跟着田经理干,我们有劲!”
“把用户当做你的亲人,你的服务就会做到家”
“集中供热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田杨说。“只要把用户当做你的亲人,你的服务就会做到家”。
沿世纪大道从西到东20多公里供热管网共有多少个阀门、有多少个探视井、小区自建的换热站有多少,居民用户有多少,供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田杨每年供热前后都要亲自看上两遍,对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每年供热开始前,田杨主持必开的两个座谈会,一个是各个小区或者单位的自建换热站站长座谈会,一个是直供用户代表座谈会。在会上,向用户介绍了公司供热准备情况,了解用户们的用热需求和供热中存在的问题等,认真布置供热前大检修,培训技术骨干。特别对技术力量薄弱的自建换热站,尽一切力量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亲自带领用户管理员逐小区张贴供热应急电话、用热常识、服务规范以及用户管理员的电话号码,尽最大努力方便用户咨询和求助。
每年供热期的夜晚,是田杨一家最揪心的日子,妻子女儿担心的是田杨手机的铃声。从筹建之日开始,即使节假日也常常难有消停的时候。
2009年大年初一凌晨,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刚刚结束,一家人刚刚入睡。田杨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秦阳小区一住户反映,暖气片爆裂。儿子外地工作,家里只有爷孙两人。没有丝毫犹豫,田杨一边迅速安排人员,一边起床赶往现场。立即组织员工关闭楼下闸阀,高温之下更换暖气片,一直到早上天大亮,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才完全修复通暖。当得知湿透衣服的就是公司经理田杨时,老人激动地说:“没有你们,我们爷孙这个年可咋过呀。你们真是我的亲人!”。
田杨常常这样教导员工:不管分内分外,只要用户打来电话,属于我们工作职责要求的,马上解决,属于物业管理的,立即与物业联系督促解决。对于用户不了解供热政策、供热常识,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宣传,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让市民满意”。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群众的事就是大事,不能让群众在身体受伤、经济受损之后还要遭受精神打击。”党组一班人全力协调,在公安机关配合下,通过网上追逃,将被执行人在西安火车站成功拦截。刚抓到被执行人,就有人打...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