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李先生花费90元,在延安光华路一家日用品门市为朋友吴某购买了两床被子。盖了两天,吴某说被子有问题,气味酸臭,身上感到瘙痒。尽管担心购买了黑心棉,但李先生也在这条街上做生意,想着把被子退了就算了,没想到从18日到昨日,他3次到店家交涉,退货的诉求均被拒绝,其中一次还是当着延安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工作人员的面。更令人遗憾的是,延安市质监局竟没有检测黑心棉的资质和设备。昨晚,李先生不得不委托朋友到西安进行鉴定。
店家称
便宜没好货,举报也不怕
“18日,我拿着棉被找店家说理,说‘你看你这个被子有问题,人用了后浑身发痒,咱们都是邻家,你起码道个歉,再把货退了\’。人家不但不退,还说以后不让我去他那儿买东西了。”
第一次交涉无果后,22日,李先生与记者一起再次找到店家,店家不认错不退货的态度依旧,还称:“这个就不是棉花的,(你)买的时候,我就给你说过,便宜的就不行。”李先生表示要举报,一个自称店主父亲的男子说:“你举报吧,我不怕。”
昨日上午,延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两名工作人员前往调查,并调解此事。这家店主和他的父亲依然称“便宜没好货”,并拒绝道歉和退货,还当着质监人员的面辩称:“我是替你捎的被子,之前都给你说好了,便宜的被子质量不行,你自己愿意的。”
李先生的朋友吴某盖了棉被后浑身发痒,昨天他也在现场,他向记者出示了宝塔区人民医院门诊记录。医生诊断结论为:人工荨麻疹。从15日使用这两床被子发现问题停用后,吴某的后背上仍然可以看见因发痒留下的抓痕。尽管从医生诊断书上无法断定是否因使用了棉被所致,但吴某说:“医生也怀疑被子有问题,给我说,让我不要盖这被子了。”
延安质监
没有检验“黑心棉”的设备
难道价钱便宜就可以出售不合格棉被?陕西维恩律师事务所党小伟律师说:“不是价钱高低的问题,出售黑心棉本身就是违法的。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和絮用纤维制品有关管理规定,‘黑心棉\’是禁止生产和出售的。因为它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任何产品除了要具备产品固有的功能外,就是不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这与价格高低没有关系。”
由于棉被是在销售环节被发现存在问题,党律师建议李先生先向工商部门举报。李先生和吴某也向当地工商所举报了,但棉被的鉴定却要到延安市质监局。
昨日上午,记者与吴某来到质监局后被告知,延安没有检验“黑心棉”的资质和设备,无法做鉴定。“要做鉴定,西安有专门的机构——陕西省纤维检验局。”
买家豁出去了
“延安查不出来,我去省城”
由于延安质监部门无法对李先生购买的棉被做出鉴定,质监局稽查大队的工作人员昨日也只能进行调查,无法对店家做出处理。李先生很无奈:“延安这么大,没有检验‘黑心棉\’的地方。幸亏就我一家购买了这个棉被,如果是10家、100家的话,我们该咋办?”
李先生表示,他一定要讨个说法。昨晚,他已委托朋友将棉被送到西安检验,“我现在讨说法,不是为了钱。这样的被子,我相信在延安不止我一个人买了,延安查不出来,我到省城查,我就是要搞明白,这到底是不是‘黑心棉\’?如果是,就不能让它再祸害别人,花多少钱我都认了。”
啥叫“黑心棉”
不只是棉花制品
我国《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界定“黑心棉”的定义是:纤维性工业下脚料、医用纤维性废弃物、再生纤维状物质、废旧服装及其他废旧纤维性物质。主要包括:棉短绒、不孕籽回收棉、落地棉、废纱、边角料;已使用的脱脂棉、脱脂纱布等医用敷料和工业下脚料、废旧服装及其他废旧纤维制品等进行碾碎、开松、漂洗等方式简单加工絮状物质。
“黑心棉”的危害性:使用“黑心棉”可能导致败血症,人的皮肤接触后轻则出现红色斑点,感觉瘙痒,重则会导致牛皮癣等皮肤顽疾;还有一类棉短绒制品,则会形成浮游纤维,长期使用,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识别“黑心棉”
一看二摸三闻四拍打
通过采访,记者整理了一些识别黑心棉的简单方法。一看标签:要看标签是否标注有制造厂商名称及地址、规格、型号、面料及填充物的成分及含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二用手触摸:用手捏纤维制品、填充物是否柔软,是否有金属、碎木渣、碎塑料片和玻璃片等杂物。优质的棉花色泽洁白,手感良好,轻轻拉开时有一定弹性,而“黑心棉”看上去有杂质,手感粗糙。另外,消费者可以通过撕扯感受一下棉花的强度,一般而言,“黑心棉”没有强力,一撕就断;三闻味道:“黑心棉”在加工时要经过漂白程序,细闻会有淡淡的酸味,燃烧时有明显的刺鼻气味;四用手拍打:对着光源用力拍打,用鼻子闻闻,如有灰尘杂物落下,说明填充物中有问题。如有异味、臭味、霉味或其他刺激性气味,说明填充物已严重污染霉变并产生有害物质。
另外,如果棉胎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有异味,棉絮颜色杂,甚至含有纱头和碎布,很可能就是用工业废料经二次加工生产的劣质“黑心棉”。本报记者梁军赵彬文/图
新闻推荐
4万方泥石流冲下二层小楼“漂移”十多米安康一山村23日发生山体滑塌,小楼主人说:“多亏有人通知,要不然人都没了”
从屋内抢搬出来的东西散落在一旁,而原先的楼房位置就在李典志的脚下本报记者李小博摄本报安康讯(记者田德政李小博)“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从没见过这阵势,多亏提前接到通知晚上没住人,要不然就更害怕了...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