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青春期,追求理解而不得几米漫画改编电影《星空》。少年岁月,远不止孤独和寂寞,还有很多内容,因为13岁的女主角小美说:在必须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前,请尽量温柔地对

来源:华商报 2011-11-05 13:44   https://www.yybnet.net/

■王一快

由几米漫画改编的电影《星空》3日上映。这部影片展现少年世界,同时也献给每一位成年人。当我们渐渐忽视那些成长的印记,以成年人的视角打量少年的世界时,我们容易忽略他们精神世界的丰盈,也容易忽略他们的孤独以及所受的伤害。

让我们捡拾起那些记忆碎片。我们都曾路过青春期,而终获成长。

少年与社会和谐因未设定各种“不许”

电影《星空》中描述了青春期彻底的孤单感、间或的绝望与满心期待的丰盈结合起来的复杂感受。从歌德笔下惆怅的少年维特,到西安街头的网瘾少年,少年时期似乎总是躁动不安,孤独又渴望陪伴。这个时期对人格养成极其关键,它既塑造我们的个性,又给我们以丰沛回忆,我们一生都在和青春期赛跑,上气不接下气地扔下又拾起那些软弱、期待、恐惧和爱的片断。

不过,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不这么想。她于1928年出版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是西方人类学史上不可绕过的经典名著,对美国社会中的亲子关系、青少年教育方式产生了至今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她发现,现代西方社会中,经典的青少年形象是躁动不安、需要监管的,似乎青春期是一段格外危险、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和叛逆行为的时期。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似乎是美国社会中的无聊者,他与父母、学校、社会都充满冲突,时时可能进入“无因的反叛”状态。在研究中,米德发现,萨摩亚的少年人却似乎生活在一片和谐下。米德的解释是,萨摩亚人并非欲望较少或天性就更纯良安恬,出现这种区别是因为,萨摩亚社会不像美国社会那样因自诩文明而为青少年设置各式各样的清规戒律。换言之,萨摩亚少女不反叛,是因为她们没有什么好反叛。萨摩亚人既然没有给青春期设定各种“不许”,少年与社会规范之间也就达成了和谐,不易出现心理危机。

青春期危机,追求理解而不得

米德从非西方社会的青春期反观西方,瓦解了“孤单叛逆的青春期”这种刻板印象。青春期的种种麻烦,甚至青春期这一概念本身,都并非人类的必然,而恰恰是文明世界的建构。复杂的社会规范、家庭对个人的高度期许,因其对人性的拘束和期待,而激发了叛逆与反常。

对于《星空》这样一个故事,米德大概会将它理解为双重的叙事,既是现实,又是文化范畴的反映:一方面,《星空》是种可能的现实。是从山里搬到城市中,从与爷爷奶奶共同在自然中无拘无束的生活,到进入大城市中的学校这种社会性机构的变化,让少女小美慌乱而孤单,而缺乏家庭的关爱又令这一过程更加艰难。另一方面,无论几米的漫画原作,还是改编的电影作品,它们的创作与风行,其实都恰恰是我们社会对青春期定义的一种折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似乎就是这样,就是如此孤独、追求爱、追求理解而不得。

米德谈的是特定社会规范与人类行为和情感间的关系,认为在不同的社会下,这种虚假的青春期危机或许就有解决之道。而弗洛伊德的名作《文明及其不满》,则在文明与个人之间看到了内在的、不可能缓解的深刻紧张:个人永恒受本能驱动、渴望自由,而文明却必然建筑在群体生活之上。弗洛伊德这种解释比米德更加激进,指出了我们只要身处文明下就“无往不处于枷锁之中”的现实,有意思的是,人类恰恰又对文明状态无比渴望。

时代快速转变他们困惑孤单

《星空》虽然是则充满幻想世界美感的故事,却把小美与小杰的困惑和孤单,置于一个快速转变的特定时代下来描述。电影中小美与小杰的故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恰恰是个代际分离居住、城市化中的时代寓言。

“献给无法与世界沟通的孩子”是几米原书的题语,在全书的叙事中,这些孩子之所以难以与世界沟通,恰恰是因为他们身处在这个充满陌生人、家庭逐渐瓦解的特定城市。看看几米所写:女孩小美“六岁以前,我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遥远的山上”,而现在她搬入了巨大的、令人恐惧的城市;“妈妈的工作很忙,朋友很多”,又和爸爸经常争吵;而少年小杰则是个在不同学校间飘荡的转学生,独来独往,他“爸爸是个船员,长年不在家,他妈妈有两份工作,白天晚上都在上班”。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20世纪初,就在欧洲城市伦敦和柏林看到了以上所有的征兆,并写出了他对现代城市生活的经典著作。在《大城市与精神生活》(收录于《桥与门》)中,齐美尔把大城市与小城镇作比:在小城市里人人都几乎认识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并且跟每一个人都有积极的关系。在大城市里,如果跟如此众多的人的不断表面接触中都要像小城市里的人那样作出内心反应,那么他除非要会分身术,否则将陷于完全不可设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或者说我们面对在短暂的接触中瞬息即逝的大城市生活特点所拥有的怀疑权利,迫使我们矜持起来,于是,我们跟多年的老邻居往往也互不相见,互不认识,小城市的人认为我们冷漠、毫无感情。是的,这种表面上的矜持的实质不仅仅是冷漠,而且,我们往往可以意识到,它是一种拘谨和排斥。

对都市与家庭双重疏离

经济交换形态的不同、人群密度的区别、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所有这一切令大城市的居民有了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都市人情感的“无意识性、短暂性和变化性”是城市生活的特征。但是,齐美尔指出,这种情感和精神生活的特征同时是大城市居民自我保护的方法——快速的生活节奏、商场闪烁的广告、不断遇见的陌生人,这些过度丰富的印象与视觉效果令城市生活精神紧张,因此,都市人的“冷漠”也是对过分复杂和充满变化的生活所作出的回应。然而,都市人的冷漠伴随着对情感的深刻期许:表面上冷漠,又极度渴望爱,这正是都市人的情感特征,也是我们在“难以与世界沟通”的小杰和小美身上看到的矛盾。

小杰与小美是典型的城市少年少女,他们离开与自己有深刻亲情的祖父母,进入城市与工作繁忙的父母居住,不断搬迁飘荡,无论对家所居住的街道还是邻居或学校,都没有深刻的情感关联,而对父母,也因为父母之间的持续争吵和关爱缺失,而拥有一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在齐美尔笔下,我们的都市生存是一种陌生人的隐喻,它根本上就是一个陌生人在社会分工下不得不共同栖居的环境。而《星空》以其青春期的设定,将这种“陌生人”感推到了极致:城市里的少年对都市与家庭双重疏离,而青春期又是一个自己渐渐不认识自己、连自己的身体都与自己逐渐陌生的时期。(作者为人类学学者)G7〇

>>延伸阅读

《星空》下,请温柔的对待我们

几米漫画《星空》并不是他漫画里最出名的,然而本周电影《星空》上映。让书中孤独的少年世界再次成为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少年岁月,远不止孤独和寂寞,还有很多内容,因为13岁的女主角小美说:在必须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前,请尽量温柔的对待我们。

看看远方,其实事情都会过去

13岁的小美更多的是孤独一个人,于是逃入幻想世界中,陪伴着她的,是怀里的巨猫、街头行走的大象、出现在暗巷里的喷火龙。她怀念着和爷爷在山上生活的纯朴自然,以及深夜里的湖面上,那一片闪耀的星空。不爱说话思想丰富的少女,认识了一个不爱说话有家庭阴影的少年,他们都不是最快乐的孩子,两个孩子逃离令人失落与无奈的现实,追寻自己期待的快乐美好。

几米在创作星空时,家里有个正在长大的小孩,几米曾说:“本来跟你是非常亲密的,可是你发现他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成型,你常常看他的时候,会发现有距离,因为有距离,你就想要更接近。于是开始想自己在那样的年纪的一种慌张和无知。”

几米是个从来不想画出来的作品给什么样读者看的人,但《星空》他想得很清楚。他曾直接地说:“我清楚地希望青少年,上高中的小孩来阅读这部作品。抬头望着星空,世界变得好大好大。我们常常会被眼前的事情,弄得有过不去的感觉,可事实上只要抬头,看看远方,其实这些事情都会过去。”他说,《星空》是献给无法与世界沟通的孩子。

心理学者石勇说:“几米的这种想法,从心理学角度是正确的方向,可以解释为自我调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陷入自己的心理空间,那是绝对孤独的,越陷越深的,什么都看不到的过程,几米的做法就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调节。”

我们在孤独的少女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少年的孤独、叛逆和被伤害混合在一起,“ 我永远会记得,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就好像记忆的叩门声,响彻了每个人的心房。几米说这个故事里有青春的脆弱跟狂野。有人说,漫画从孩子的视角去重新解读并宽恕这个忙乱、纷争的现实世界,给成年观众提供强烈的赎罪感和归属感。甚至有人说,这是给成人看的内容。

但在石勇看来,其实被这样内容感动,有大的环境背景。“就现在而言,无论哪里的都市人都有一个心理压力的大背景。对现在的都市人来说,心理压力使得大家非常敏感,同样又都无能为力,而我们的这种心理是隐藏起来的,不能也不愿意被自己发现的。但一般又要投放出去,现实的痛苦,需要通过某个环境、某件事表达出来。所以少女的被抛弃孤立,自我同情,因为我们潜意识隔开了现实,而充分地被打动了。这种触动是代替性的功能。我们在孤独的少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很多人说不清为什么现在很容易被这类的语言、画面、情绪所打动,石勇说:“忧伤,尤其是抽象的、朦胧的特别容易打动我们,反而能说清楚的情绪打动不了人。对于成人来说,一方面我们希望什么都懂,比别人更了解这个世界;但另一方面,我们心理上固守在小时候的阶段,童真和欢乐回不去了,因为每个人都被抛入这个时代打拼。”

可能一点小伤害,就形成一生心理问题

科学松鼠会作家小庄,是曾经以科学和实验来解析情感的人,她认为有些情绪是被渲染和美化的,多年前的事情,见到过的人和对话,多是美好的。伤害的、不适的内容会被过滤。不过孤独的个体是很脆弱的,有无法抵抗的东西,因为人同此心,个体就会感应到其他个体的悲伤。

孩子们彼此感应悲伤,童年已近完结,长大成人又尚遥远。而他们的孤独中,还有被成人世界伤害的部分。所以少女会说,请温柔的对待我们,因为离异的伤害,不理解,忙碌的借口等等,让少年的世界已经变得黑白。心理学者石勇说,“过去所谓的代沟,父母的粗暴等等都早已不是有效的解释。”“大人对小孩说话的时候,他将和自己本身的交流,扩大到和小孩的交流,完全根据自己经验和价值观,投射到小孩身上,他将自己的另一个自我扩大,你要是劝他很难成功,因为他已经走不出自己的笼子,也不可能走进小孩的世界,更不会理解小孩的世界。这是自私的,但他不是传统意义中的自私,他只是走不出自己的笼子。”

大人们该如何打破这种“笼子”?石勇说:“打破很容易,就是卸下心理防御机制,但他们一定不会承认自己很自我,一定会找出各种理由,比如为了小孩好等,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所以我劝家长们,在要求孩子做某些事,理解某些事的时候,一定多问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可能就是那么一点小伤害,就会形成一生的心理问题。不要因为你的恐惧感,就阻碍孩子。而且你的阻碍也许根本达不到效果。” 本报记者 刘慧

关联阅读

成年后,人生几乎是童年经历的放大

总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同样的学校,面对同样的老师,看着同样的课本,接受同样的教育,为什么孩子们以后的人生会迥然不同呢?

刚刚上映的电影版《星空》,似乎是在帮助人们理解一件事:孩子为何会变得如此孤独。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他的妈妈也是一名艺术家,曾经带着剧团全国巡游,还开着车与警察对抗、飙车,离婚之后,继父的位置总是有不同的男人来填充,他长大后回忆说:“有个男人,他的身份证件、名字、年龄,全部是假的,有时还很暴力。”他对这些男人深恶痛绝,后来,童年时期对于父权的极度反感演化为了对强势者的挑战与对抗,他创立了一个网站,爆出大量美国机密战争与外交文件,他就是“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始人阿桑奇。《维基黑客阿桑奇》中写到,在美国的通缉之下,他不得不四处东躲西藏,但似乎他并不觉得悲伤,甚至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童年时随着母亲的木偶剧团在澳大利亚各地巡游时,他过的就是漂泊的生活。

阿桑奇的童年生活里,都缺少一个完整的父亲形象,但在长大之后,他们没有变得对“强势父亲”角色更依赖,而是更反感,这或许是他们的童年心理的真实反映,当时他们对于父亲的“逃离”是充满愤恨的。叛逆其实早已在童年被无意间种下了。

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关爱的“缺爱者”,长大之后就会在感情上变得异常冷漠,“爱无能者”。

成年之后,人生的种种几乎就是童年经历的放大,这并非是一种宿命论,而是符合心理学的科学观点,之前总是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应该是遗传、家庭、经历的共同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在童年以及少年时期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既然“童年经历影响人生”这样的精神分析学说早已被为人父母者所了解,他们知道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那是不是以后就平安无事了呢?

恐怕未必。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传播方式、交流方式的变化,往往会更深层次地影响孩子。很多为人父母者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觉得有必要关爱孩子,但是孩子并不想理他们,如今,甚至是3岁大小的孩子就可以在iPad上玩《愤怒的小鸟》。

美国传媒文化学者波兹曼就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认为,电视的普及,导致了孩子们没有童年。因为电视中的很多信息,本来是提供给成年人的,但是孩子也可以看得到。即便是在欧美的分级制度下,这种情况也是依旧存在的,孩子们过早地接受了这些信息,提前“成人化”。

孩子的孤独,父母真的懂吗?村上春树在《1Q84》中描写了两个同样孤独的孩子——天吾和青豆,他们从小孤独,长大后依旧孤独,唯独在找到彼此时才找到了安全和自由的感觉。

村上春树塑造了另一种人,他们承认自己的孤独,并且觉得保持那个状态很好,没有必要改变。在他的小说《神的孩子全跳舞》中,他甚至赋予了孤独者一种骄傲的自信,主人公从小就在问妈妈他的爸爸是谁,妈妈搪塞不过就说他是神的孩子,他因为身体某个部位的与众不同而深受女孩子的青睐,于是,他才骄傲地对自己说:神的孩子全跳舞。

成人是不是永远都无法完全了解孩子的世界了呢?如果成人对孩子内心世界过多干涉,恐怕只会适得其反。有个孩子,他曾用爆竹来吓唬老师。他叫史蒂夫·乔布斯。 (作者为书评人) 

新闻推荐

221路调度站 一年半搬了五次家线路随之频繁更改,乘客纷纷叫苦

延兴门、陆家寨、千户村、等驾坡、西部家具城……一年多来,221路的调度站频繁更换,让司乘人员觉得“就没消停过”。这不,刚搬到西部家具城才一周,又面临着“要搬走”的窘境。调度站频繁变动,就意...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青春期,追求理解而不得几米漫画改编电影《星空》。少年岁月,远不止孤独和寂寞,还有很多内容,因为13岁的女主角小美说:在必须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前,请尽量温柔地对)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