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文化厅、华商报社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新春系列文化品鉴活动“文艺夜宴”,昨日亮相重头戏迎新春综合文艺联欢会——由本报和陕西省喜剧表演协会共同举办的“笑迎春天”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通过好玩欢乐的小品、幽默风趣的相声,加上优美的歌舞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受到观众喜爱。原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智民、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省文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陈普等嘉宾出席演出。
此次演出不仅全面展示了陕西省老中青喜剧人才,还给前来观看节目的观众们奉献了多个亮点,让大家欣赏到了一场喜剧艺术盛宴。
趣点:陕味喜剧别具一格
昨日下午2时许,刚刚走进剧场的观众们首先被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华商报吉祥物“睛睛”所吸引,大眼睛的睛睛让观众还没有看到节目就感受到了快乐的气氛。
在中菲艺术团优美的舞蹈《欢聚一堂》中,本次联欢会拉开了帷幕,首先由陕西曲艺品牌“王木犊剧场”当红演员周春晓、于海涛、海龙、李滨奉献化妆相声《我要当警察》,当一位交警遇到三位醉酒驾车的“牛人”,现场的观众被逗得前仰后合。而“王木犊”石国庆的独角戏,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风趣的陕西方言表演,让现场的笑声一阵高过一阵。还有刘文龙的陕北快书,那叫一个陕味十足。
紧接着任世和的《名人风采》模仿秀上,各种搞笑陕味笑话配上“尹相杰”大唱一曲《纤夫的爱》,让现场瞬间热了起来。而王培通、张怀杰和张晔的小品《劝酒》把一个不会喝酒的男人训练成举起瓶子狂灌的男子汉,让不会喝酒的“媳妇儿”性格大变。专门从东郊赶过来的孟先生笑得眼带泪花:“以前光顾着看什么央视的相声、东北的小品,现在看来,我们陕西演出来的喜剧作品不比这些差,简直太好看啦。”
乐点:陕西方言风采无限
在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包括王春燕的陕北民歌、陈乃嘉的流行歌曲在内,不论相声或小品节目,无不表现出浓浓的陕味风格。赵卫明和魏元成的相声《说学逗唱》,蒲克和孟娜带来的相声小品《我要当明星》基本上每个小品都把陕味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在相声小品《我要当明星》演出时,台上演员的台词很快就被台下的观众学会了,很多观众一边哈哈大笑着,一边和身边的人说着节目中经典的台词。
特别是陕西方言的风采,郑卫东的陕西乱弹《说方言》;青曲社的苗阜、王声带来的相声《方言趣事》,都用喜剧的表演手法,让陕西方言散发出了独特的趣味,看着自己熟悉的陕西方言在喜剧表演者口中产生那么多喜剧效果,不少观众找到共鸣。当演员们用陕北话、陕南话等陕西不同地方的方言表演时,熟悉的乡音让来自这些地方的观众更是乐得不行,有些观众还很认真地把演员的台词用家乡的方言再重复一遍,重复时脸上满是自豪和骄傲,剧场内一片笑声。李军是陕北人,当他听到模仿陕西各地方言的段子时,笑得喘不过气来,直呼:“说得和地道的陕北人一模一样,太生动了。”四十多岁的王睿从事的是金融行业,看完表演后,他感叹:“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到年末了也该放松一下,刚才的表演让我畅快地笑了一场,这次演出集合了相声小品界这么多大腕,我们平时很难一次见到,尤其是王木犊的表演,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还有观众感慨地说:“每年春晚大家都盼着赵本山的小品,今天看着我们陕西喜剧演员表演的小品,真好看,真希望有一天陕西的小品也成为全国观众期盼的节目。”
泪点:留守儿童打动人心
在喜剧节目用幽默给观众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有一个节目给大家带来了深深的感动,这就是由6个留守儿童为大家带来的节目表演唱《打工子弟之歌》。这些来自西安工友之家的孩子们是留守儿童代表,父母因为在外打工很少能陪在他们身边,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他们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思念父母早日回来。
在演出开始前,主持人问孩子们,父母老不在身边陪他们,他们会不会怨父母,孩子们马上说:“不会。”而当主持人问孩子们最想给爸爸妈妈说句什么话时,他们抬起稚嫩的脸庞带着笑容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用自己欢快的舞蹈和稚嫩的声音唱出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当歌词唱道:“我们远离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同样渴望知识的海洋和明媚的阳光,我们彼此都来自四方,就像兄弟和姐妹一样,那红色的旗帜在心中飘扬,我们从这里开始飞翔。”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笑脸,台下很多人被深深感动。
亮点:喜剧新秀频出
而让观众们更开心的是,除了石国庆、刘文龙等老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蒲克、孟娜、苗阜等一批喜剧新秀更是让大家看到了陕西喜剧的未来。陕西省喜剧表演协会会长袁红表示,希望此次“笑迎春天”,成为陕西喜剧表演成长的新起点,让更多的喜剧人才脱颖而出。
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表示:“喜剧节目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次活动就是把喜剧艺术送到老百姓身边,非常的好。这些年在新作品的创作上,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创新,特别是喜剧表演协会的成立,让喜剧人才汇集在一起,更加有利于好的作品的创作。对于好的喜剧作品的创作我们也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希望有更好的文艺作品奉献给老百姓。”本报记者赵媛刘慧实习生宋菲菲闫慧
新闻推荐
随着社会的变迁,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村贫困大学生毕业后要在城市生存,他们将不得不面对“发展贫困”、“回馈贫困”的现实。尽管如此,我们仍旧确信“知识改变命运”,因为读书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与个体自身...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