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宜男(左三左三)与本报热心读者、美术爱好者交流 本报记者黄利健摄
本报讯 (记者富筱琦实习生李明)日前,本报主办的“走进画家工作室”系列活动得到读者强烈响应。七位书画爱好者幸运地得到了一次跟随记者走近乔宜男的机会,他们近距离地了解了画家的创作状态和生活态度。
初次来到大画家画室,偌大的画室,典雅的布置,满庭的草木,读者们多少有些拘谨。此次,“走进名家工作室”活动邀请了七位读者参与,他们分别是中信银行长安路支行副行长李武君、陕西高等法院的肖法官、收藏者汪胜军,以及张女士和自己的母亲、儿子、乔宜男父亲的学生李先生。乔宜男和读者畅谈了两个小时左右,乔宜男对书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态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反复谈到在各种选择面前,对绘画没有放弃。张女士的母亲在一旁也适时教育外孙:看,大画家的成功秘诀就是不放弃。此次热心读者之一肖法官还曾经是轰动一时的“华山”署名案的主审法官。他表示,自己也是书画爱好者。细心的他还带来了几幅自己的临摹作品让乔宜男点评指导。乔宜男把画作铺开在画桌上,从临摹的要领及笔法技巧方面给予了指导。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大家都十分珍惜此次与画家零距离交谈的机会,都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大师课。李武君还再三叮嘱记者,下次如果有机会去其他画家工作室,一定会报名参加,并且带上自己上大学的儿子一起来感受艺术家精彩的人生精华讲座。
乔宜男:感受花鸟物语,感受人间冷暖
乔宜男的花鸟画中总是充盈着一种宁静的生命感,这种生命的宁静游离于我们的世界之外。现实生活中的乔宜男拥有世人眼中所谓的名利、财富和地位,而这一切却从未在他的画里留下一丝俗尘。2011年10月乔宜男正式调入了中国国家画院,人事关系与户籍也一并转到了北京,已成为北京人的乔宜男偶尔会回到西安,指导一下他在美院所带的研究生,适逢他在西安停留的一日,我们“走进画家工作室”系列活动的七位书画爱好者便幸运地得到了一次跟随记者走近乔宜男的机会,记者也对他进行了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简单对话。
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精神的追求
华商报:花鸟画的关注点在于自然状态下的生命,花鸟画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我们注意到在您的花鸟作品中的主角也总是一些弱小的、普通的鱼鸟,您在选材的时候是否有其他特定的内涵?
乔:这牵涉到花鸟画的一个重要问题,花鸟画的关注点。中国画包含有这样渐进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画得像;第二层是画出神韵,这对于中国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知道中国画并不要求超级写实,也不要求纯粹抽象,而是追求在对象表现中展现生命的神韵;第三个层次则是作者精神追求的体现。就像齐白石所画的老鼠,站在我们个人的角度,老鼠是肮脏的、有害的,但齐白石却是站在生命本身的角度看待它,它们也是生活于世界的一个存在个体。所以我们看他画的老鼠偷油,不觉厌恶,反而很生动。
我个人也是从这样的角度,来关注生命,特别是弱小的生命,它们对人类并不对立,它们没有过多的要求,仅是为了生存。有时,我看着树上的小鸟,就觉得它们像孩子一样地望着我。画它们会激发起我们对弱小生命的爱护,在这份爱护中,我们自身也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华商报:您从西安调到北京,身份的转变有没有给您带来什么思考?
乔:去北京是全国画家都梦寐以求的,但是从我内心来说,开始的时候,这种转变对我既是事业的机遇也是挑战,因为必需对自己的绘画有一个最高的要求,一个站在中国画最高平台上的学术要求。在中国国家画院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绘画平台上,我对长安画派以及整个中国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开始更多地考虑整个中国画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我绘画的根发自陕西,但是我自身的绘画还需要站在中国画发展至今的整体框架里加以突破。
在北京,大家的关注点除了是把中国画向深度里发展外,更多的是如何使中国画的发展进入真正的当代性阶段,画出中国画的现代性来。一个没有强烈的个人绘画面貌和现代性的画家是没有价值的。另外中国画作为传统国学的一部分向外推广也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迫切的事情。现在有一个现象是外国画家,像毕加索啊、梵高啊,在我们国内办画展场面总是非常火爆,而我们一些国内大师级的国画家在国外办展反响却很冷淡,少有人看。我们认识别人,别人却不认识我们,这样一种文化的不对等,使得中国画的推广问题迫在眉睫。
坚持最初的追求,从未动摇
华商报:文化界的“陕军东征”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文学界的贾平凹,影视界的张艺谋、陈凯歌,陕西书画界有黄胄、李世南等,之后有杨晓阳、张立柱,到您应该算是走出去的第三代了。您的画面中体现出来的视觉效果的创新是很明显的,这样的效果是怎样达到的呢?
乔:要靠技法更要靠精神。创新的核心是个人感受,只有在画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不一样,才有可能创新。关于技法,我想说的是技法本身不是目的,它的归旨在于精神。为了表现一种心中的意境,可以尝试很多方法。有一种很片面的认识就是你的画和传统绘画里只要有不一样的地方就会引起非议,没有传统用笔啦,没有传统用线啦。其不知绘画的核心精神就是创造,我们既要学习传统又要超越传统,创造出自己的绘画精神家园。绘画材质和毛笔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你的目的是什么,心灵感受是什么。
华商报:以世俗的眼光看,您无疑是一个成功人士,豪宅豪车已经不是你的追求。您最初状态又是什么样的呢?
乔:其实生活经历和物质条件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我最初的追求。我现在的创作状态跟做学生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上,我对绘画的追求都没有动摇过。
这种创作状态,可以让我抛开周围的一切干扰,全心全意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二十余年如一日,即使遇到无数困难与挫折。许多年来,即便是大年三十,我也会在画室里静心画画,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热闹。只有真正的爱和坚持,才能真正得到回报。
读书还是业余生活的主题
华商报:您的许多印章都来源于山海经,能讲一下其中缘由吗?
乔:山海经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奇书。山海经中是奇幻的自然,不是人间的,不同于儒家视角中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道家眼中的自然是神秘的、奇幻的,这个角度很有意思,山海经体现了人类面对尚未认识的自然界时的心灵感受,因为不了解所以具有无限种可能,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不需要对自然界了解太多,了解太多,神秘感就消失了,而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究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我们要保护这种神秘的热情。
华商报:您最近都在读什么书呢?给读者分享一下您的书单吧。
乔:我现在读的书很杂,大年二十九从北京赶回来先去书店买书,古文的、园林的、美学的、美术史、社会学的书最近都在手边。我还专门重读了一遍花鸟画史,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现在觉得那时的理解还是表层的,现在读,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可能在美术史中还原当时的面貌,我只是想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另外,换个角度,读一下外国人写的中国画史,也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本报记者富筱琦实习生赵科源
新闻推荐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多变、气温干燥,这样的气候容易引起癫痫病的发作。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综合疾病,癫痫的危害不仅是生理方面的,而且反复发作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使记忆障碍、性格改变...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