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断面有清晰的年轮,以为是木化石,没想到竟然是…… 本报记者黄利健摄
一块“木头”硌了一下脚,感觉很硬,电工吕师傅捡起来一看,竟跟石头一样重。昨日上午,记者带着这块石头让专家鉴定。原来,这竟是远古生物古棱齿象象牙化石残段,距今已有几万年,这种大象目前已绝迹。
正干活
被像木头的石头硌了脚
吕师傅是文艺路一家建筑工地的电工,3月11日中午在工地干活,途经筛沙子处时,突然脚下被硌了一下。
吕师傅说,当时一看是一块木头,就用脚踢了一下,却感觉很重,于是就拿起来查看。“我拿到手里,感觉重得像石头一样。”就在这时,许多工人围了过来,大家都说这个可能是化石,很值钱。
木头怎么会变成化石?为了确认其到底是石头还是木头,吕师傅就用切钢筋的机器,将其断面切开,结果竟然清晰看到年轮,“大概有9年,树皮都有呢。”吕师傅说,他听说,木化石很值钱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于是就将这块“石头”拎回家,放在桌子上。
“这个‘木化石\’是工人筛沙子时发现的,就扔到了地上。估计是拉沙子时从渭河滩上拉回来的。”吕师傅说。
听描述
专家称像是“木化石”
13日上午,记者来到吕师傅家,见到了这块所谓的“木化石”。从切断面看,的确有年轮样纹理,约有9个轮,且周围还留有一层树皮一样的东西。经测量,直径8厘米,高7厘米,重565克。
记者采访时,许多人都围过来看稀奇,“这到底是木头还是石头?哎呦,还挺重的。”
听了记者的描述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高级工程师朱坤显判断像是一块“木化石”。
朱教授介绍,木化石也叫硅化石,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地质变化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
“如发现后,没有和它所在的地层脱离,对研究当时的地质结构很有意义。但如果已和沙石一起被拉到了工地,就没啥研究价值了,但具有观赏价值。”朱教授说。
去验证
原来是古棱齿象化石
那么这块奇特的石头到底是什么?昨日上午,记者带着这块石头专门赶到西北大学,请专家鉴定。“如果只是听你说,一开始还以为是硅化木,但现在看来,是象牙化石。”昨日上午,朱教授仔细辨认这块石头后,确认这不是木化石。
为对其进行确切认定,朱坤显又请来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古生物研究专家李永项博士。李博士拿起这块石头端详了一下,肯定地说这是古棱齿象的象牙化石,距今已有几万年,这种大象目前已绝迹。
据介绍,古棱齿象一般被认为是现代亚洲象的近亲,它们有一对长而粗壮的上门齿,最长可达4米。古棱齿象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地质上的冰川时期,它们身上很可能也长着或多或少的毛。这种象在我国东部地区及日本等地非常繁盛,后来在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晚期绝灭了。
说明啥?
数万年前秦岭以北气候环境好
得知自己发现的是象牙化石,吕师傅很是兴奋,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古象牙化石值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李博士笑而不谈。他说,由于这块象牙化石已脱离了当时所在的地层,对地质结构的研究已没有价值了。
据了解,在200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该《办法》还规定,将采掘的古生物化石用于经营活动的,属于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责。
据李博士介绍,除了象牙化石外,他们也曾在渭河滩上发现过犀牛化石、水牛化石等,这说明在几万年前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很好,且植被茂密,水源充足,足以使大量的象群、犀牛群、水牛群赖以生存。而目前,只有陕南等地还有水牛,关中已经没有水牛了。
本报记者刘立春实习生杜登科
新闻推荐
西安至北京动车票价最低3574月1日起,西安北12∶55开,北京西21∶42到,运行8小时47分钟 西安至武汉动车票价最低307,西安北11∶20开,汉口19∶
据西安铁路局昨日透露,4月1日将开通的西安北至北京西、汉口动车票价已确定:到北京最低357元,到汉口最低307元。据了解,4月1日起西安北站将增开3趟动车,分别为西安北-北京西D132次,西安北-汉口D140/...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