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政协委员、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赵大山
赵大山简历赵大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陕西省海外联谊会理事。 自幼习王羲之、颜真卿、王铎、何绍基及北魏诸帖,博采众长,用笔洒脱、自然奇崛。入选《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集》、《中日书法作品集》、《台湾国际名家作品集》、《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书法百家》、《韩中书艺家作品集》,翻译了日本著名书法家上条信山、西川宁等的书法论著,并被《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杂志刊登。其作品多次在日本《书道界》、《修美》、《墨象》、《书象》、《日中书报》等杂志发表。 1986年应福建省文联、厦门市文联邀请,赴两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并由两地文联、书法家协会、电视台联合举办了“赵大山书法艺术研讨会"。1992年被西安市政府、西安市体委授予“为亚运捐资先进个人"。2002年由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书协、共青团西安市委联合举办“赵大山为希望工程捐资书法艺术展",2002年入选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2004年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赵大山书法作品集》。2005年,由国家文化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鹰联杯"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中获金奖。2007年5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由陕西省海外联谊会、陕西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赵大山书法展"。同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赵大山书法研讨会"。2008年入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篆刻展。2009年主编《中韩名家书法作品集》,并在韩国和中国策划举办了“中韩名家书法展"。2011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赵大山书法精品集》。2013年获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十大书画新锐人物称号。
记者 战林 维博 赵娟
曾有人用“书有剑气"四个字评价赵大山书法艺术的特点,称赵的每一个字都如同公孙娘舞剑,撇撇如刀劈斧砍,勾勾如钩连枪,有一种剑拔弩张的大气象。《西安城里卧着一座大山》一文中是这样描述他的艺术风格的:“这些笔画组合在一起时,又收缩,又内敛,又削势,从而形成既飞扬跋扈又厚重凝重之感",写这篇文章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后的今天,当记者见到赵大山时,再次与他谈到其书画作品艺术风格“书有剑气"时,赵大山指着书画室墙壁上的新作,对记者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别人说什么。"60岁的赵大山,已是满头银发,依然还是那么率性纯真,但多了更多的包容,多了对过往的深思。事实上,和十年前画册的封面人物相比较,赵大山给人以隔世之感。他的朋友也说:过去的赵大山,郎目秀面,风流倜傥,羁做不群,举止潇洒,谈吐昂扬,严若名士,与人谈艺,少有轻许。如今,赵大山和年轻人一样整日“宅"在书室,不修边幅,显得平实蕴籍,淡泊从容,更加潜心于艺术修行。自幼与书法结缘文革期间,十几岁的赵大山一次在街上被一块牌匾吸引住了——“画片门市部"。他心里一颤,脚移不动了。坐在马路沿上,捡了根冰棍棒临摹。他不知道这匾是谁写的,但他被书法艺术的美感和魅力所深深折服,从此,一个书画家的书画生涯拉开序幕。对于赵大山的爱好,父亲是大力支持的。赵大山不能忘记,在那些物质资料并不丰富的年代,父亲会想尽办法搞到一摞报纸,作为小儿子练习书法的“草纸"。很快,到了背起书包复课闹革命的日子,赵大山的字已令全校师生嗟叹称奇。当下便有人把大山推荐给鼎鼎大名的书法家宫葆诚,宫先生看了大山的字,不禁脱口而出广“天分极高",遂收人门下,悉心指教点拨。自此,赵大山对书法越悟越深,境界越来越高。到了1982年的中日西安京都青年书画展上,赵大山便以最低的年龄人选。即刻,赵大山的名字第一次被他的西安父老相亲们所瞩目。也在此时,赵大山在省政协门口结识了被下放的大书法家舒同,舒同当时正受冲击,十分寂寞,赵大山常常和他聊天,陪他上街。相同的爱好和志趣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共同徜徉在书法世界的海洋中。赵大山回忆到:舒同指导他运笔时要有“目无天子"的坦然和“不能有偶像"的自信。也是舒同传授给他书法艺术的真谛,教会了他背帖,在古人书画名帖中不断琢磨钻研,从中“得古人真传"。“书法家中日语最好"可以让赵大山引以为自豪的,除了他的蜚声海外的书法技艺以外,他还会一口流利的日语。赵大山回忆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了学好日语,他还卖掉了心爱的回力球鞋,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难,不怕任何挫折。说到尽兴处,赵大山会脱口而出一段日语,然后他自己翻译:“陕西的书法家中,赵大山日语最好",然后,开怀大笑,笑脸纯真如孩童。正是有赖于他流利的日语口语,他也成为较早一批出国人。1984年,日本北海道书画访华团在西安举行日中书画交流活动,他们请年轻的赵大山献艺。只见赵大山篆隶行草一应俱全,挥洒自如,使日本友人叹为观止。日方团长特意将赵大山拉到身旁,两人用日语侃侃而谈。大山用流利的日语告诉对方:“中国书法是在孔孟思想下产生的,结构严谨、笔法讲究、技巧较复杂,并且充满人情味。而日本书法风格清新明快,自我表现力强,富有创造性,但缺乏力度,这是日本国情所决定的。"西安这个会日语的青年书法家给日方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翌年,日本北海道市书道家联盟向赵大山发来函电,特邀他赴日共同主办“日中书画展"。当时出国护照、签证手续极麻烦,但省上领导亲自帮赵大山办理有关手续,终于使赵大山顺利起程。赵大山在东京、行田、北海道举行了书画展,他的书法作品在整个岛国引起轰动。日本《神奈川新闻》评论说“意境入古出新,富有流动的美,很耐人寻味。"日本书法巨匠上条信山先生不顾90高寿,亲临展厅,为大山书展挥毫题词。称其:“书体清静透骨,张力极大。大山必将成为一名溶为一炉的一代书法大家。"随后,作品被做为政府礼品,赠送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政府部门及官员,被广泛收藏于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军事博物馆、日本书道美术院、行田市艺术馆、北海道博物馆、旭川市政府、日本谦慎书道会、早稻田大学、上洋大学、东京法政大学、二玄社、尚学图书、香港大学艺术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美术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等国外高校、场馆及台湾教育部、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等多家文物文化景点。为书法艺术进课堂呐喊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现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与民族语言是共生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特别是网路时代的到来,键盘输入已经替代了手写,如何保存传统中国文字的精华,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写字习惯,具备熟练写字技能,并有初步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成为当下一个显见的问题。为此,赵大山建议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和推广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赵大山建议,正确认识书法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建立系统教学方法,使书法教育循序渐进。加强青少年书法教育,必须依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制定系统学习规划,从基础抓起,就像爬山一样,在攀登的过程中去寻览美景;做好适应青少年的书法理论灌输。书法是一门独立艺术,博大精深,绝不同于简单的写字。艺术品是艺术思想的物化,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只有创新教学活动,书法教学才有生机,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发展。加强书法教育队伍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在职中小学语文、美术老师的培训,把书法教育列入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有效方法,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向正轨。作为在书法艺术中浸淫了大半生的老书法家,赵大山对于学习书法艺术的益处有深层次的理解。他说:作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学习书法对于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是有极大裨益的。古来许多书法大家,都有高尚的品德,他们都以独特的形式熔铸于书法创作之中,中、小学生学习书法,能从历代书家的高风亮节中得到熏陶。学好书法,须以丰富的修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有益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他还认为: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贤之理。对学生讲行书法教学,有净化人的灵魂,驱逐邪俗之气,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在古人的碑帖中讨生活"回顾60年来走过的路,赵大山用了四个字形容:一生辛苦!赵大山说:“沉醉书法艺术中,就要不断学古人,仿效古人,又不能完全临摹古人。"赵大山承认,书法艺术在入门时是需要灵性的,但要出传世经典之作,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艺术线条,必须用一生的时间投入,毅力很重要,其中枯燥和寂寞,常人无法理解。再者,书法家不同于画家,可以外出写生,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和激情,“书法家只有从小到老在古人碑帖中讨生活,完全就是一个书奴,带着镣铐在纸上舞蹈",赵大山说。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2007年,52岁的赵大山终于登上书法艺术最高殿堂——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在京的11天作品展览期间,众多书画名家和社会名流前往观摩学习,引起轰动。提起这件事,赵大山无不自豪地说:我提前圆了“中国梦"!
中国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观看赵大山书法作品
吕章申(国家博物馆馆长)等为赵大山书法展开幕式剪彩
赵大山书法作品
新闻推荐
马中平主持本报讯(记者刘杰)10月28日,省十一届政协第九次主席会议在西安举行。省政协主席马中平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刘新文、李晓东、李冬玉、周卫健、梁凤民、千军昌、祝作利、...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