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彦伶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着力破解居民养老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如何让百姓老有所依度过幸福晚年?如何应对日趋严峻的养老问题?3月6日下午,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和部分养老机构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围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话题共谋对策。
养老业亟待民资进入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 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即为老龄化,陕西截至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为548.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61%,且每年以约4%的速度递增。而截至2012年底,陕西省城乡养老机构共有养老床位11.1万张,每平均50位老人一张“养老床",由此可见陕西养老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据了解, 目前陕西省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容量已趋于饱和,新建、改扩建养老项目需要的资金较为庞大,财政资金紧张。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如果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让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 应是破解社会养老难题途径之一。"
2013年, 西安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奖励办法》。 按照《办法》,西安市将每年择优奖励300个开展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的城市社区、 100个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志愿者服务组织; 市财政将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根据其床位数量进行1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补贴。 尽管如此, 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业依然重重阻碍。
打破“政府大包大揽"
据调查, 西安市养老机构还存在整体布局不合理, 数量少、 规模小, 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方式单一, 缺乏特色, 难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状况老人的服务需求等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金保障水平处于偏低水平,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服务是破解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可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省政协常委李荣杰说。
李荣杰援引数据: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年需求约为6000亿元,而实际提供的不足1000亿元。我国老龄产业虽已涉及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房地产等领域,但多数为中小规模企业, 由于实力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 而大的民营企业并未进入。
李荣杰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委员的共鸣。
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建书表示, 在政府担负起应有责任的同时, 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即通过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打破“政府大包大揽",让社会资本唱大戏。
如何给予民办养老健康服务机构必要的扶持? 省政协委员梁刚说,“在公益用地和建设用地中加大对民办养老健康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相应减免各项配套费。"
省政协委员郭育文建议, 逐步完善行业的准入标准, 营造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的大环境。健全和规范民营养老机构的准入退出与监管制度,加大政府定价指导。
新闻推荐
陕西科教艺术团表演《美丽的大脚》。齐教育摄陕西省巾帼志愿活动小记记者满淑涵“我们这支队伍已经成立十年了,今天成为省巾帼志愿艺术团大家庭的一员新兵,我十分开心!"谈起...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