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琨
据媒体报道:成都一名5岁女孩,从小爱吃方便面、火腿肠,喜欢喝可乐。全家无患肝癌的家族史, 去医院检查竟患了肝癌,医生诊断女孩患癌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近日,记者就此热点话题对儿童食品市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市场上许多儿童食品都存在食品添加剂种类过多的的问题,甚至有些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达到了10种以上。
在调查中,记者随机购买了一些知名品牌的方便面、香肠、儿童乳饮、薯片、饼干、雪糕等食品,发现其中的“配料"一栏,最长的就是食品添加剂的列举。据记者统计,一根香肠含有的添加剂多达13种,而一盒饼干的食品添加剂列举的就有8种,一根雪糕的添加剂也有5种之多。此外,记者发现各种儿童乳饮普遍含有添加剂,其中一款标注为某品牌锌爽歪歪的营养酸奶饮品里,竟含有安赛蜜、阿斯巴甜等10余种添加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这些合成甜味剂在3岁以下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是不允许添加的。而记者发现,这些商品均没有标注“3岁以下儿童慎喝"等指明特定消费人群的警示语。
添加甜味剂是为了追求口感, 添加食用色素可以增加食品色泽, 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市民李女士担忧地说,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身体器官功能比较脆弱,如果长期、 大量摄入添加剂会加重肝、 肾、 脾的负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家长因为不了解情况,经常误将乳饮料买给3岁以下的婴幼儿饮用。甚至有许多家长对食品中添加剂知之甚少,购买零食全凭孩子的意愿。在兴庆路民生超市,正在给四岁儿子购买零食的张先生说:“我一般都是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食品的感官来确定买还是不买,而不会特意去看食品中有哪些食品添加剂,反正看也看不懂。"
食品添加剂究竟是什么?能够起什么作用?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尽管食品包装上都有添加剂的明确标识,但并没有多少家长对这些化学名称的添加剂有着专门“研究",也不知道这些化学名称究竟代表着什么。张先生指着手里的香肠、饼干、儿童乳品等食品说:“这些零食,孩子几乎每天都吃。虽然这些产品有添加剂,但能在大型超市里销售,应该不会有什么危害吧。"
儿童食品添加过多的添加剂,到底有没有危害呢。据了解,2013年,国内首家专注儿童环保教育机构“爱地球",在西安等9座城市进行了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共有近2万名儿童参与。在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有34%的儿童表示曾因食用零食而产生过身体不适,被调查儿童食用含添加剂食品的频率普遍偏高,有1/10的被调查儿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剂的零食达3次以上。
据记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不能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添加剂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我国还没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有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大多食品生产厂家在生产这些食品时,执行的多是成人标准。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营养科副教授段玛瑙。段玛瑙说,在儿童智力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人工合成色素并不能提供这些营养,且自身或其代谢产物还具有毒性。此外,在保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等重金属,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喜欢吃零食、喝饮料,蔬菜水果和主食就吃得少了。"段玛瑙说,长期食用零食甚至以零食替代主食,造成人工色素等添加剂在体内堆积,对孩子胃肠道和智力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因为营养跟不上,抵抗力下降,进而影响大脑神经功能,造成多动症和智力下降。
针对这一现状, 省政协委员、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特邀监督员赵树耀表示,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健康更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所以,在目前对0-3周岁婴幼儿食品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应将3岁以上儿童食品尽快纳入严格的监管体系。国家应尽快制定儿童食品添加剂标准,使儿童食品添加剂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
新闻推荐
王智表示,历史的东西必须通过文化的形式保护下来才有生命力。访西安市非遗办副主任王智记者李彦伶文/图古镇见证着地域文化的延续,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多的古镇作为旅游...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