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菁
2012年, 全球经济低迷, 作为资源大省的陕西也颇受影响,煤炭、建材、钢铁产销量下跌等因素导致整个经济面不乐观。 为提振陕西经济,省国资委在此时提出了省属企业之间抱团取暖的经济发展战略。今年以来,省国资委相继召开了工业经济推进会和省市国有企业战略合作签约大会, 由此不难看出,支持和引导省属企业间开展战略合作, 鼓励省属企业间“互采互用"仍是全省工业发展的重点。 然而“抱团"发展究竟如何? 在发展过程中又有怎样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进陕西燃气集团, 试图寻找些许答案。
陕西燃气集团成立于2011年年底, 截止今年2月,该集团已与央企、省企、民企、地方政府及高等院校等52家单位,签订各类合作协议58份,以7亿元的资本金,为22.2亿元的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截止4月1日,该集团与省(市)国有企业达成的协议数量就有27份。
补齐“短板"“两情相悦"促共赢
“集团成立之初, 缺人才、缺管理、缺资金、缺资源,然而我们却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该集团一位高管回忆集团“抱团"前的状况。
为扭转局面, 陕西燃气集团公司2012年分别与陕西延长石油、陕煤集团、陕西建工集团等7家省属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陕汽有液化天然气汽车,我们有天然气。合作以后, 燃气集团直接把加气站建在陕汽厂,现场为液化天然气汽车提供加气维护服务, 双方合作很愉快",陕西燃气集团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说。 另据介绍, 陕西燃气集团和延长石油签订的管道代输协议同样合作很好。 延长石油少了几百公里的管道投资和运营管理费用,燃气集团则运用己有的管道、人力和管理资源,在增加气量的同时提升了管输效益。该负责人说:“燃气集团两条管道输送30余亿立方米的气。 当延长石油气不够用时,我们管网有多余的气可以补给;当延长石油的气多了,燃气公司还可以在冬季给老百姓用。"
上游找资源,下游找市场。补齐企业间的“短板",让“抱团"的双方互利共赢。
行业壁垒“抱团"须解决主导问题
“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固然好,然而“抱团"未必一帆风顺。“企业间做买卖容易,但是要把双方组建成一个公司,就有了谁说了算的问题。"陕西燃气集团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陕西燃气集团近两年与陕煤集团、 省物流集团、 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 陕汽集团等开展了加气站合作框架协议, 就因为谁做主导无法达成一致,在有些具体的落实上仍然没有进展。
国企之间合作“谁主导"和企业自身的产业链体系有很大关系。每一个企业都想做完整的产业链,都想把自己的“地盘"做大。以在高速路上建加气站为例,假如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也想自己建加油站,那么竞争优势不明显的燃气集团就呈现弱势。而一旦进入竞标阶段,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用重金“占坑",燃气集团与其签订的协议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则难以落实。
都想主导,“抱团取暖"就存在竞争问题。 面对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许多的“抱团"不在只是合作的问题,如果和同样有天然气的企业合作,更是“抢饭吃"的问题。想要让行业“老大哥"分出“一杯羹",还真是有点难。
地方壁垒特许经营权出“难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受地方势力干扰是“抱团"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
2012年2月,陕西燃气集团与某央企新能源公司签订了西安一交通运输单位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合作意向书协议。合同签订后,项目办理了部分前期手续,却一直受到西安市一具有特许经营权企业的各种阻挠。而这时如果走收购市场的道路,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往往会在评估时给出高的离谱的价格,造成收购失败。两个原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企业在合同签订18个月后因项目未能执行,而合同终止。
“我们自己和企业达成意向,签好协议,却往往发现落实起来不容易",陕西燃气集团规划发展处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
如何实现“真抱团" 以突破发展中的“瓶颈", 让好协议好落地早收益?省政协委员、 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小宁建议,燃气集团是具有福利性质的民生企业, 要想国企之间“真抱团",首先要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局面, 把各地市国有燃气企业组建在一起, 统一规划管理。 其次,政府要增加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范围的审批项目, 只有打破自身局限性才能“实取暖"。
新闻推荐
记者满淑涵外籍人士过境免签是世界各国实施的免签制度之一,允许外籍人士依据有关规定,从一国经转过境国前往第三国时不必申请过境国签证,并可在过境国短暂停留。继2013年1月1日,北京对部分持...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