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成功
1924年7月19日,家居西安城内南院门的阎甘园先生起得特别早。天刚麻麻亮,他就在院子喊儿子阎秉初(甘园三子)赶快起床,因为有位仰慕已久的客人要来。
这位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应邀来西安讲学的,总共行程有二十多天。7月14日鲁迅先生来到西北大学,由于距21日正式开课还有整整一周时间,鲁迅先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了解这座古城。他除了游碑林,观大雁塔,购古玩外,还多次来到南院门参观购物。上世纪二十年代,陇海铁路未通西安之前,南院门堪称西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上十几家古董铺和影院等,商家总数约有五六十家之多,十分繁荣。
7月19日下午3时左右,王捷三、李级仁(注)陪同鲁迅先生,同来的还有《北京晨报》记者孙伏园、北京大学前理学院院长夏元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桐龄、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定谟、 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陈钟凡等人, 他们一行来到了南院门。阎宅坐落在南院门正街32号,大门坐南朝北。西安的七月,正是炎热的三伏天,鲁迅先生上身内衬夏布白汗衫,下穿黑布长裤,外罩一件灰白纺绸大褂。一行数十人且走且看,步入大客厅。早已等候在此的阎甘园先生,快步上前,紧握鲁迅先生双手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见。"鲁迅先生谦虚有加答道:“哪里,我是徒有虚名,他们请我讲学简直就是受骗了。 倒是先生我在北平就听说过。今日慕名拜访,甚为欣喜。"这时候,阎秉初也赶来拜见鲁迅先生, 当时的他还是西安师范的学生, 身着夏日白色学生制服,只见他倒头就拜:“周先生在上,请受小侄一拜。"鲁迅先生见状,赶忙离座起身走到秉初身边,笑着说道:“你是青年学生, 还讲这旧的封建礼教,快快请起。"
当天,鲁迅先生在仔细观看了众多拓片、文物、字帖和阎甘园先生精心收藏的《云山晚照图》《续兰亭修禊图》等古代名画。随后,阎先生以指为笔画了一幅他所擅长的指画,连同《侯小子石碑》的精拓片一起送给鲁迅先生。这时候,鲁迅先生已经在阎家度过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告别的时候到了,宾主难分难舍,甘园先生将鲁迅先生送到了大门外,鲁迅先生握着阎先生的手说道:“炎夏遇知己,可算同路人。"
过了几天,鲁迅先生在离开西安之前,再次来到阎先生家。在道谢的同时,还将一只北京特制的银色、瓷胆、刻花铜墨盒送给了阎秉初,以做纪念。
鲁迅先生送给阎秉初的是一方极精致的白铜、瓷胆刻花墨盒,再次显示了他对甘园先生的敬重。 只可惜那只珍贵的墨盒却在那场浩劫中流失了。
鲁迅先生对这次会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道:“七月十九日午后,往南院门阎甘园家中看画。"
阎甘园,名培棠,字甘园。 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艺术家、金石收藏家和社会活动家。
注:王捷三(1898~1966)原名鼎甲。陕西韩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科。在北大读书时,通过好友王聘卿与鲁迅相识。1924年闻西安举办暑期学校,二王即向西北大学校长傅铜(王聘卿的同乡)建议邀请鲁迅来陕讲学。鲁迅应邀后,他一路陪同,并任招待。曾于1939年—1944年任陕西教育厅厅长。
李级仁:时任西安东关竟化学校教师,民国时期学者。(本文作者系阎甘园之曾孙)
新闻推荐
1924年7月,鲁迅先生应陕西省教育厅及西北大学之邀,赴西安作暑期讲学。这是7月20日开学式上的合影,第三排右起第11人为鲁迅。(资料照片)...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