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天里,媒体界相继有高管以自杀的方式,完结了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最后的表达,其中两位是被“抑郁症”这种身心疾病所困。
美国心理学家史培勒说:“抑郁症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实际上,一个人越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他也越具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讲,那些对抑郁的情绪深有感触的人,也更具有创造力。
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各种情绪,抑郁只是其中的一种,既然我们能够和其他的情绪学会相处,那么,我们也将有充分的理由学会与抑郁相处。
是的,我有抑郁
整夜他都在“斗争”
西安东郊的一家国企老家属院里,31岁的张佳明(化名)身材高大却清瘦,因为不晒太阳的缘故,他的脸色白皙而缺乏生动。他的父亲早已退休,母亲一直在自家一楼开着一间简陋的小超市。大多数时候,这个家都显得很安静,张佳明房间的窗帘总是紧闭着,多年来他的眼睛已无法适应过强的光线。
偶尔,他的房间,旧式的电脑也会在深夜发出“嗞嗞”的声音,那是张佳明吃了药也不能入睡的夜晚,电脑虽被打开,却总是固定在一个画面。张佳明坐在不开灯的房间里,有时,黑暗的墙角会化成无形的大嘴向他袭来,他很想躲藏起来,但却不知道听从内心的哪个声音,整夜他都在“斗争”。
白天,张佳明总是在昏睡,每次发现他的房门被反锁时,母亲李锦梅(化名)总是很紧张,她会“咚咚”地敲门,并大声喊着张佳明的名字,这时,邻居们都知道张佳明的病又加重了。
张佳明患的是“抑郁症”,这个近几年越来越被临床医学和心理学高度重视的病症,因为导致了太多人的自杀而逐渐被人们重视。
外表俊美的他,在很多年前曾经谈过一个女朋友,在小区见到邻居时也会主动打招呼,忽然有一天,张佳明就不出门了,邻居们从此也再没见过那个曾被张佳明用电摩带过的女孩。
6年前,张佳明大专毕业后在父亲的老厂子做一名库房管理员,一次,他弄错了出货单,被领导在大会上点名批评。“怎么会这样呢?”那件事过去之后,张佳明起初一直在家里和同事面前重复着这句话,他一直是个认真的人,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出错,后来,这样的情形越来越严重。
自从那次出错后,填错货单的事情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错误越多张佳明越紧张,有时他看着货单直直地发愣,脑袋像灌满了污泥。他很难再专注地做什么,夜晚总是担心,有时还半夜起来翻货单。想睡时,胸口却闷得透不上气,总觉得有人在掐断他的呼吸,天亮时,整个人脸色煞白。
最后,他带着极大的痛苦对女友说,“你不用再来了。”因为他看到女友给自己同学发短信时,用了“精神病”这几个字,这深深刺痛了张佳明。
6年来,张佳明的症状时好时坏,一些白色的药片维持着他的睡眠和饮食,有时候他知道自己是谁,有时候他又不知道了。家里来亲戚时,张佳明很痛苦,他被父母呼唤出来打招呼,坐在沙发上时,头低沉着,双手不知该放在哪里,长期的封闭,他已没有太多的语言。有时候他也想走出去,“但不行,”张佳明说,“他们不让。”只要一听张佳明说“他们”两个字,李锦梅就知道儿子的病“又加重了”。父亲的那点退休工资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母亲李锦梅没有一天不担心张佳明“会做傻事”,小超市的收入一直用来给张佳明看病。这个家已经很少再有亲戚往来,张佳明的父亲原本话就少,自从儿子生病后,他也越发地沉默。“我们都不想有人问关于儿子的病,”李锦梅说,不是怕没有面子,而是不想再和别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没有比想杀死自己更果断的事情了”
41岁的张梅(化名)一直很后悔自己一年前,为何要做出让15岁的儿子涛涛(化名)来西安上名牌高中的决定。就是那样一个单纯的、希望儿子“未来更好”的决定,毁掉了原本属于儿子的美好的少年时光。
涛涛原本是安康当地一所知名中学的初中生,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30名,张梅一直觉得,像儿子这样的成绩,应该去西安更好的学校读高中。但涛涛很不愿意,他已经和自己熟悉的同学约好一起去上安康的一所名牌高中,其中还有一个是他喜欢的女同学。
张梅的态度却很强硬,她去找涛涛的班主任谈,她希望班主任能做涛涛的工作,班主任是和涛涛谈了,而同时,他也把涛涛要到西安上高中的消息公布给了全班同学。就这样,涛涛被妈妈送到了西安参加招生考试。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第一天参加物理考试时迟到了,物理卷子还没答完,时间就到了。考完接下来的几门课后,涛涛就对妈妈说自己考得不行。
几个星期后,成绩下来时,张梅傻眼了,涛涛的成绩根本不够上线分数。全班同学也都知道了涛涛没有考上西安的学校。涛涛很沮丧,虽然他还在原来的学校读书,准备迎接正式的中考,但张梅明显地感觉儿子,“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学习上了。”
起先是涛涛无法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张梅一开始并没有在意,她以为儿子是太累,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没想到,这样的情形越来越严重。连老师也觉得涛涛“不对劲”了,上课不发言还犯困,下课也不出教室,整个白天,涛涛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一个周一的早上,张梅硬是让赖在床上的涛涛去上学,还不到中午放学时间,张梅就被老师的电话叫去了。原来,数学课时,大家都在安静地写作业,起初,同桌发现涛涛先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还没等同学提醒他,涛涛突然一个人放声大笑起来,嘴巴里还时不时骂着脏话。
涛涛的精神出现了问题。爸爸要带他去看医生时,他还逃走了,第三天,他被发现躺在一户农家的石台阶上。被找回的涛涛再也没有了笑容,同学老师来看他时,他躲着不见,在姥姥的生日宴上,涛涛用桌上的西餐刀割自己的手腕,“除了说自己很心烦,他看起来一点都没有疼痛感,”张梅说,在儿子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最初那段时间,她和涛涛的爸爸整夜抱头痛哭,“心疼孩子,怪自己一手制造了孩子的不幸。”
暑假里,在曾经喜欢的女生探望自己走后,涛涛在墙上写道:“妈妈,我现在没法控制自己不去多想,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呢,我现在什么也做不了,没有比想杀死自己更果断的事情了。”
患了抑郁就像身上长了瘤
两年前,南京一所大学,年轻的女孩“@走饭”自杀时说,“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在自杀前,“@走饭”真实地描写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右边太阳穴好疼,我拿筷子捅了一下,筷子的另一头,准确地从我左边的太阳穴出来了,我的表演完了。谢谢大家。”
深圳女作家李兰妮在《旷野无人》一书中也毫不避讳自己抑郁时对生命的挣扎,“我在行走着,忽然想到我如果上吊了,我怎么又跳楼呢,如果跳楼怎么上吊呢……”
这样的混乱思维常人根本无法理解,但26岁的李月(化名)说:“这的确是抑郁症患者真实的内心世界。”李月是在2009年得的抑郁症,那一年父亲去世,她和爱唠叨的母亲从此相依为命,要说,最可能抑郁的应该是母亲,但现实恰好相反。
父亲去世前,一直抱怨李月上学时没考上一个好大学,所以只能在企业做普通的文案职员。但李月的表姐就不一样,从西安一所名校毕业后直接进了国企,还做到中干。父亲对她欣赏至极,从小学到大学,表姐一直是父亲拿来和李月比较的对象。表姐结婚、买房,父亲总是慷慨解囊,而李月呢,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找到理想的丈夫。
2008年,父亲被查出患有晚期肝癌,2009年上半年去世。几个星期后,李月的抑郁症就发作了,从单位请了假后,她每天都把自己陷在深深的沙发里自言自语:“为什么爸爸不爱我,如果我能像表姐一样出色,他是不是就爱我。”一开始,母亲唠叨她“怎么就这么不上进”,直到有一天,整宿不睡的李月大声地朝她喊,“我死了,你会怎么样?”母亲才害怕了。
那时的李月瘦得皮包骨头,从卧室走到卫生间对她来说都是很煎熬的事情,“你甚至很纠结,人为什么要上厕所呢,身体真是个累赘啊。”
表姐来看她时,她锁着门不见。表姐走了,母亲就在门外面哭,到最后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李月“能吃点东西,晚上睡一会”。年底时,李月被表姐硬拉着去看心理门诊,医生说,“这么严重了,也不早点来看。”
吃药虽然缓解了李月的自杀情绪,但她头脑里,“一直都不好,活着干吗”这个声音却总是挥之不去,母亲勤恳的身影从某种程度成为挽留她活下去的理由。
一次,李月去卫生间,母亲正佝偻着身体擦拐角的灰尘,够不着时,便索性跪在地上擦。那一刻,李月第一次用巴掌抽自己,“你没理由活,活着的理由是什么?”她问自己。
李月一共换过三个心理咨询师,她不太愿意讲自己太多的故事。直到她遇见第三个女咨询师,“她从不强迫我说话,也愿意以沉默相伴。”最终,李月信任了她,接纳了自己的症状。
2010年底,李月辞了职,在东大街开了一家饰品店,在抑郁的症状得到缓解后,她选择“过自由一点的生活”。每个月,她仍旧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她说,其实一个人一旦得了抑郁症,就像身上长了瘤,“不割掉它,你会很疼,但完全割掉它,你也许会流血致死。但这就是抑郁症!” 华商《诊心室》一岩
测一测你的情绪还好吗
在最近两周
1.你是否经常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是在读书、看电视时?
2.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你是否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或者让家人很失望?
4.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者自叹不如人?
5.你是否对很多事情都自责?
6.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你是否对过去很热爱或曾让你很快乐的事情丧失了兴趣?
9.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毫无动力?
10.你是否以为自己已经衰老或失去魅力?
1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你是否经常失眠,或者感到整天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你是否认为生活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选项
从不:0分
偶尔有几天:1分
一半时间以上:2分
几乎每天:3分
总分评分标准:
0-4分 抑郁与你无缘
5-10分 偶尔抑郁情绪
11-20分 有抑郁倾向(要引起重视)
21-30分 可能中度抑郁
30-45分 可能有较严重抑郁
来源:《今日心理学》杂志
新闻推荐
设立20个反恐防暴应急点 街面案件10分钟处置结束西安安保全面升级全国以新疆为主战场,开展为期1年的严打暴恐行动
昨日,西安鼓楼广场,公安特警荷枪实弹执行警备任务本报记者黄利健摄增加100多辆巡逻车、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范……为确保即将到来的端午小长假平安,西安市公安局在继续巩固持枪巡逻措施的同...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