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菁
改革开发以来,伴随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1968年建厂、前身为陕西汽车齿轮厂的国有控股企业陕西法士特公司也历经风雨洗礼,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中,陕西法士特公司如何扬长避短、创新发展,在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之林拥有自己的份额?从陕西法士特公司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联合组建的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的混合发展历程中,不难找到答案。
为填补空白而“合"
“与卡特合作的初衷,一是填补我国重型AT(CX系列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技术)的空白,二是希望中国重型汽车主要配件要来自‘中国制造’。"效力陕西法士特公司23年、派驻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的生产经理耿凤鸣告诉记者合作初衷
陕西法士特为何在“混合"中选择一家外资企业?
陕西法士特是我国最大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和齿轮生产基地,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在生产制造、成本控制、客户开发、市场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拥有综合竞争优势。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生产制造商和销售商,在液力传动研发制造领域拥有全球领先优势。
“两家企业是‘老相识’。"耿凤鸣说,在合资成立公司之前,两家企业就已有过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合作。“强强联合后,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彼此优势,并通过改进、创新、提升,加快汽车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实现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的质量目标,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最大化价值。"
巨大发展潜力,使得双方一拍即合。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中,陕西法士特控股55%,卡特控股45%。
“先小人,后君子"
自2011年7月合资公司成立起,从最初建临时工厂到如今逐渐投入运作,公司发展之路没有像“混合"后的企业,有着太多的跌宕起伏。原因何在?耿凤鸣笑称,“现在的一帆风顺要得益于公司成立之初的事先约定。俗话说,‘先小人,后君子’。"
2010年11月18日,陕西法士特和美国卡特彼勒签订《合资意向书》。2011年4月8日,双方在西安签订合资合同《知识产权协议》;同年7月25日,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从签订意向到公司成立,期间的8个月让中方管理层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双方律师团队的“扣细节"———新产生的知识产权如何约定、技术问题怎样处理、合作万一失败股权资产咋样划分……
“合作前碍于面子谈的不细,合作后有问题相互扯皮,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摆在桌面说’让双方公司目前合作愉快。"耿凤鸣说,“在国外,合作先期谈判很关键。"
在合资公司,两国文化差异也导致不同的工作思路。“中国人强调自身努力,比如今天多努力多辛苦。老外则注重今天计划干什么、完成了多少,他们更理性更注重数字。"双特智能传动综合管理部部长安俊坦言,美国人工作计划性强,中国人则实战性强。“老外更注重工作计划拖期的程度和后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补救,而不是看理由。"
“混合"赢得大发展
进入西安双特智能传动,要穿过几道门禁系统才能进入办公区。而要进入厂房车间,所有人员都要求佩戴护目镜、防噪音耳塞等,完善的安保系统和厂房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随处可见。这些看似复杂的程序让中国员工早已习以为常。至今,这家合资公司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首次到美国卡特彼勒总部开会,每场会议的前奏都要讲安全。耿凤鸣对此记忆深刻。
在双特智能传动,年轻优秀的研发团队被赋于重托。上世纪90年代重型车需求量只有几万辆,2000年需求量增至15到20万辆,近两年又激增至超过百万辆。耿凤鸣说,“公司之前基本没有技术研发人员,现在设计开发团队就有四五十人。"
据介绍,到2020年左右,这家合资公司可形成年产12万台重型自动变速器和150万只工程机械零部件出口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目标。相比刚起步只有几千万元年产值,耿凤鸣由衷表示,“混合所有制有活力,我们看重的是未来发展空间。"
说起“混合"后的大发展,耿凤鸣充满自信:“‘混合’对企业拓展全球化、高端化、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发展开拓出新空间,我们将力争在5年内在全球树立起双特智能传动高端自动变速器品牌新形象。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将产生深远影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焦瑾吴军礼)记者从从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了解到,从5月19日起,地铁二号线运营时刻表进行微调,具体发车时间为:北客站首班车6:10、末班车23:15,会展中心站首班车6:20、末班车23:25。...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