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清凉山上的梦想

来源:各界导报 2014-07-22 15:33   https://www.yybnet.net/

 —— 延安市“削山建城"工程掠影

编者按

今年4月10日,省政协文教委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和全省有影响的作家赴延安调研采风。感受着革命老区的人文气息与文化特色,分享着新区“削山建城"壮举所取得的初步成果,雷涛等作家们深深地感动了。采风结束后,作家们纷纷用饱蘸激情的笔触,寄托了对延安新城和老区人民生活的美好期许:“鲜花似锦、绿树成荫、鸟语虫鸣、波光粼粼"。现将他们的作品选登如下。

雷涛

陕北高原腹地的圣城延安, 以其古老沧桑的历史闻名于世,也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这里坚守了13年而享誉海内外。“巍巍宝塔山"和“滚滚延河水"这两句赞美诗不知被多少人无数次地朗颂过,咏叹过。这个地名早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地域称谓,而是一个神话般的文化符号;是一个特殊的无法替代的精神领地;是一座耸立于鄂尔多斯群山之上的高峰。正因为如此,她也自然地成为新时代世人关注的目标和焦点。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发展速度和GDP增长曾经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然而,就城市建设而言,狭隘的三条川道却成了阔步前行的最大“瓶颈" 和制约因素。大凡到过延安市的造访者、观光者、谋生者、创业者、朝圣者,还有过境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深刻感受: 延安如同一位营养过剩的中年人,胖多了,太胖了。城市人口由二十世纪末的30多万人, 猛增到2010年的50多万人,加上15万多人的流动人口,共计近70万人。各种车辆和交通工具的增长更是无法统计。居民住房和建设用地奇缺。居民和流动人口居住只能向大大小小的山沟山岔填充和挤压。仅一个叫黄蒿洼的山沟,总体只有9万平方米大小,原先只住100多户不足1000人,现在挤进了1400户5000多人。人要进村,往往得侧身而过,车辆则无法进入,即使开了进去,出来就很困难了。清凉山下的狮子巷、石头巷、黑龙沟更是人满为患。 简易房、危房已经盖到了当年的“群众日报"旧址之内。“地"成了重中之重。然而,城里可征用的土地几乎尽绝,这可怎么办?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2012年刚刚过去,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再也坐不住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计为民所生。老百姓的呼声就是执政者的选择。老百姓的智慧就是决策者的心力。一个过去不敢想象的模糊的概念慢慢变得可信了,真切了:向群山要田,向沟壑要地,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延安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走“中疏外扩,削山造城"的新路径。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这样的设想,还基于以下考虑:延安作为革命圣地,有成百个革命遗址需要保护,可是不少遗址正在受到蚕食,这个责任谁能担当得起?延安老城区人口爆涨,交通严重拥堵,环境污染愈演愈烈,这个民生的大问题不解决岂不等于失职!此外,城市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越来越困难,不另寻找出路就是死路一条。所有这些问题,都不能回避,都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但也不能拍脑袋决定,而需要科学论证,需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市委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从两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组织若干个考察调研小组,邀请和拜访各有关专家权威部门和人士进行论证; 二是将“中疏外扩、削山建城"的想法交由全体市民讨论, 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力争把好事办好,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经过将近一年的论证和讨论,上上下下热情高涨,群情振奋,大都认为这个设想是前无古人的梦想,是新时代新愚公的新作为,是老区延安人民的美景蓝图。这样的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延安建设史上从未有过,太让人感到振奋了。

实践将证明一切。所有工作都在有序地向前推进。2013年1月18日,身为省委常委兼延安市委书记的姚引良把自己对新城建设前的舆论先行,削山建城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要把握的原则,建设时序等等,用亲笔信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发出。信中提出了“敢于担当",“必须干下去"和“本人负责到底"的誓言。 这封信事实上起到了战前总动员、总号召的效应。2014年4月11日,当省政协文教委组织的部分委员、 作家考察调研团来到延安,看到清凉山后一马平川的万亩良田后座谈时,姚引良深情地告诉大家: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决策,他也彷徨过、纠心过。 不干也行、做个太平官。可是,党性、良知、历史的责任感不让他动摇和后退。 于是, 他铁心了,几大班子都铁了心。

2012年4月17日,这是一个既普通又非凡的日子。 是一个可以在延安建设史上定格的时日。这天上午,春夏之交的艳阳高照,惠风徐徐,简朴而隆重的开工典礼完毕。一场前所未有的削山填沟会战首先在清凉山上即北区拉开了序幕。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海战术",再不是千万个人头攒动,挥舞镢头的情景,也没有红旗猎猎和标语口号铺天盖地的场面。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高科技含量绘制的不同种类图纸和编排有序的工程体系说明书。通过严格招标程序进来的来自北京、西安、榆林、中铁局和本地的13家施工单位相继进入指定位置。在各路指挥长的号令下,硕大的“欲与天公试比高" 的战役打响了。挖掘机、 推土机、 运输机、 压路机、 平地机、强夯机, 还有各种各样的辅助机械一齐隆隆作响和鸣, 奏出了向高山要田的号角和现代化施工的交响乐章。

“中疏外扩,削山建城"是一个严密的建设体系,是一个缜密的系统工程。延安的建设者们为了打造这现代、生态、宜居的新城,于2012年3月7日正式组建成立了新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从市委、市政府机关和区县选调了精明强悍的人员组成领导班子,注册资金5亿元。紧接着,又从行政办公、发展规划、财务资产、人力资源、招投标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环保、审计、纪监、党群工作、后勤保障以及岩土工程、道路建设、安置房建设、商品房建设、园林绿化等方面搭建所属机构。领导班子成员不负众望,在临时租用的办公场所安营扎寨,白天跑部门协调关系,晚上挑灯夜战,研究文件,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交流情况,很快形成了“分头协调、平行推进"的工作方法。首先抓制度建设。在深入调研、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53项部门和个人职责以及13类86项1073条工作管理制度。然后狠抓融资,确保新区建设资金需求。通过土地抵押担保贷款、土地储备贷款、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银行授信、信托融资等方式,与有关机构对接,达成投资意向50亿元。再接着是征迁跟进。对桥儿沟、李渠、河庄坪3个镇12个村2021户进行房屋拆迁, 并对2255座坟墓进行搬迁。由于宣传力度大,措施得力,政策宽松,户主们积极配合,整个拆迁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创造了一个拆迁史上的奇迹。

削山填沟,首推岩土工程。13家企业和7家监理部门的建设者们以35亿元作为总投资开战。他们提出,不但要“白加黑,五加二",还要以“吃在山上、住在山上、以山为家、以山为荣"的工作精神,大干实干苦干。从开工日起至2013年12月13日, 有效施工373天,削平了36个大小山头, 累计完成素土回填18718.11万立方米,强夯处理淤积坝43.36万平方米,终于造出1.8万亩的平如镜面的土地。这是延安千万年历史上唯一的人工打造出来的新天地。

如今, 万亩平原上的基建项目正在有序施工, 而“新城" 这个称谓已是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甚至,它已经成了延安市的一个全新的旅游亮点,不但延安的市民和临时居住者络绎上山参观, 社会各界和外来者也纷沓而至,一睹为快。

是的,昔日的《逛新城》一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秦岭内外。今天,延安也将有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崛起,再过5年、10年,老城区宽松了,疏朗了;三个新区也如同三颗明珠明亮了、耀眼了。延安人民将在新的绿色的适意的环境下,享受新的都市生活,感受从未有过的城市概念。

甲午年春节前后, 几位中央领导先后来延安视察调研,都专程上山观看。 其中,一位老领导以深沉的语气对陪同的姚引良说:“这个事成了!"

战斗正未有穷期。两年多来,新区的建设者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 他们的身后已经留下了英雄业绩,这是当年的老愚公可望而不可及的壮举。今后的路子还长,还艰巨。然而延安人民已经铁了心, 一定要按期完成所有目标任务,把梦想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祝福延安 祝福新城

高建群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我曾三次去延安,考察和观摩正在建设中的延安新城。以一种积极的思维、建设性的思维,面向未来发展的思维,我充分肯定和评价这一愚公移山式的新城工程,并祝福延安的明天更美...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从慈安路到慈安桥2014-07-26 21:25
猜你喜欢:
评论:(清凉山上的梦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