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礼物"备齐 “主角"频频缺位
7月16日下午,一对母女因逛街时外面太热到西安美术馆内歇凉,顺便来参观。
记者 郝彦丰 文/图
当前正值暑期, 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补课,文化执法部门重拳整治网吧、 电子游艺室、 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消费, 而一些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等文化服务机构竭力为孩子们提供“暑期好去处",却鲜有问津。有教育专家表示,音乐、美术没有被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导致学校、家长、学生长期忽视此类艺术教育, 这不利于孩子的情操陶冶和人格完善。
精心准备的“暑期礼物"
“咱要不要像去年的拓片展一样, 将孩子们制作的皮影进行一次现场义卖, 之后将钱款全部捐献给特殊教育学校。"
“其实,我也想到了这一点,关键是怎样才能让今年的义卖比去年更有特色,更有意义。"
7月16日上午,记者采访了省美术博物馆推广部办公室主任张娴与职员邵欢欢正在热烈地讨论。
自2008年成立以来,推广部专门负责美术博物馆的教育与推广工作, 在每个重要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均会策划相关的文化活动。 今年暑期,为配合将于8月1日至9月2日开展的“关中美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藏清代皮影展",推广部为西安市的中小学生安排了“话影史"、“观影戏"、“制影人"、“秀影技"、“绘影图"等一系列活动。
张娴表示,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参与这次皮影展,推广部从几个月前就开始了相关筹备策划,“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领略和感受陕西民间戏剧美术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品位,进而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西安音乐厅为中小学生准备的暑期专场统称为“开启音乐之门",包含儿童魔术趣味音乐会、奇幻儿童剧《精灵》、美国金牌儿童剧《芝麻街之艾莫和超级英雄》、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音乐会、童趣芭蕾嘉年华等。从7月10日起,西安音乐厅的暑期“音乐之门"就已正式开启。
“考虑到西安中小学生平时对音乐会接触比较少,只坐着听完一场音乐会,可能会感到枯燥,所以,我们在曲目的选择上尽量安排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音乐。"西安音乐厅节目运营部项目管理靳怡告诉记者。来自英国的儿童魔术趣味音乐会, 就是通过滑稽幽默的表演方式传达古典音乐的激情, 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得到艺术熏陶。
据记者走访了解,西安美术馆、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等文化服务机构, 也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了一些暑期文化活动, 正如西安美术馆“美的课堂——小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讲堂" 的宣传语所言“这是我们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暑期礼物"。
令人尴尬的参与局面
精心准备的“暑期礼物",究竟会有多少中小学生前来“领取"? 不少文化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坦言,心中真没底。
目前,西安的各大美术馆,除个别展室外,基本上都不收门票费。暑期专场的各项展览与活动更是全部免费,有的美术馆还为参加活动的学生准备了奖品和礼物。即便如此,也难以引起广大中小学生的“兴趣"。有相关业内人士透露,为了使开幕式等活动在场面上能过得去,不少美术馆常常要主动打电话“邀请"学生前来参加,有时学生还不一定来。所以,美术馆暑期专场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展期也未能贯穿整个假期。
西安美术馆今年的暑期专场定位为“小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讲堂",招募学员年龄范围在6-12岁,每场接待30人, 活动在7月30日就将结束。据该馆公共教育部专员陈珮怡介绍, 今年暑期专场之所以不面向中学生, 是因为在前几年举办的摄影比赛等活动中, 中学生参加人数很少, 不像小学生那样较容易组织。然而, 从目前已举办过的几场“讲堂"来看,“也并不能确保每场都有30人"。
7月18日10时30分, 是西安美术馆又一场“讲堂"开始的时间。但是,工作人员按时到位,却左等右等不见有一个学生前来参加。该活动负责人尚钰很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一个人也没来。 有些家长已预约了, 也不见来。"等了半个小时后,依然不见一个学生踪影,活动被迫取消。
省美术博物馆的“暑期专场"现在虽未正式开启,但届时也是免费的,每场接待30-100人,为期一个月。据相关数据显示,西安目前中小学在校学生有140多万人。暑假从7月5日至9月1日,近两个月时间。
“其实,我们的工作一直很被动,有时还很尴尬。"张娴感慨地说,省美术博物馆作为省文化厅直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在公共教育、推广服务方面,做过很多努力,但活动的过程和最终的效果总没有期待的那么美好。
较免费的美术馆而言, 售票的音乐厅“人气"是否更衰? 靳怡并不愿意向记者透露已举办过3场儿童音乐会到场人数的具体数字, 但她并不否认与期待人数有差距。据了解,西安音乐厅共有4个演播大厅,最大的“交响乐大厅" 观众席共计1303座,最小的“流行音乐厅"观众席仅有127座, 从其官网的演出预告可以看出,儿童音乐会大部分在最小厅举行。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有不少文化服务机构鉴于往年参观学生较少,今年彻底取消了暑期专场,如雁塔美术馆等。
不容忽视的艺术教育
暑期专场,学生作为“主角",却频频“缺席"。原因何在?
文化机构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等众多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较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课",音乐、美术等是“副课",升学不考,自然就不被人重视。
对于这样的答案,省政协委员、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王珠珠表示认同。 她说,这是教育体制问题,在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下,家长更追求的是应试分数,而非艺术素质。在专门培养孩子上艺术院校的情况下,家长才可能会带孩子去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进行艺术熏陶。
此外, 有些家长也希望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 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这些文化场所,但由于家长本身可能也不具备向孩子讲解相关知识的艺术素质,只能走马观花,这也会导致孩子因感觉“索然无味"而逐渐丧失对艺术的兴趣。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悲哀。
王珠珠认为, 艺术的培养能开启孩子对于许多知识的兴趣点,进而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人才, 古往今来的许多大人物, 就与其高深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所以,她建议,教育部门不妨采用学分制,用制度规定中小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去美术馆、音乐厅的次数,进而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
据了解, 英美等一些国家将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安排在博物馆、美术馆去上课, 甚至将参观艺术馆和博物馆直接列入学校课程。
对此,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在音乐、 美术等艺术教育上的缺失的确应该引起各方重视。尽管教育部门也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并出台了一些条令规定,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或者说是很失败。
在李震看来, 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对陶冶学生情操、 完善人格、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教育一旦缺少或缺失,势必对孩子整个成长、 成才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中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之余, 应多参加这类艺术活动。
新闻推荐
石慧琴领着妞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记者原登荣文/图富平农民石慧琴和丈夫任勇宏,来西安打工已经有13个年头了。在看到新闻得知自己有可能转为城市户口后,石慧琴兴奋地说:“终于要拿到城市户...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