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商洛市政协委员、西丰公司董事长史安军
史安军过去家境贫寒。 因此, 他从小就怀揣梦想。 1980年, 史安军离开了养育他18年的山阳县色河乡庙沟村,先是在西安护城河的建设工地打拼。其后他所带的工队又参与了西兰国道改线工程, 得到了省公路局的高度评价, 称他们是“敢打硬仗的好队伍"。 随后,他们又参与了西临一级路、 长武软件桥、洛南100号信箱、 西京电气公司、 电子城工程、 杨凌农业开发区建设、 邰城南路新桥南路市政建设、 西安二环路建设、三环路建设、 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航天产业基地的建设工程等等。
靠着诚挚的追求和执着的创业精神, 史安军率领的施工队伍, 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 赢得了信誉, 开辟了市场。 2000年3月,史安军把原“岭南市政配套工程公司" 改组为“西安西丰市政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2000年9月,公司注册成立了西安颐和园老年公寓;2010年3月,公司注册成立了陕西君强置业有限公司; 2011年4月,公司注册成立了山阳县君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 史安军的企业已逐步实现了向集团公司发展的目标。
作为公司董事长, 史安军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进度,他常年坚持在施工一线,跟班作业、现场指挥、实地监督。与此同时, 公司还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化运营体系。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同公司班子成员一起,大胆地进行了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形成了优胜劣汰、 全员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史安军常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就没有今天的西丰。"史安军多次表示,无论是做企业经营者还是政协委员、商会的副会长,回报故乡这一方热土都是他的责任。
西安西丰市政配套工程有限公司设有一个专门做社会公益事业的基金,由全体股东部分分红、加上个人的部分工资组成。1994年,事业刚刚起步的他,就投资11万元,修通了家乡庙沟村11公里的通村公路,结束了乡亲们出行肩挑背驮的历史。20多年来,史安军先后为家乡修路、支援“普九"建校等捐款捐物折款累计达30多万元。为了帮助弱势群体,公司又主动安置下岗职工。2001年,公司投入80多万元,在雁塔区办起了首家老年公寓。如今,老年公寓已接纳城市退休、孤寡老人60多名,安排下岗职工40多人,成为西安市“阳光工程"的一个亮点。2003年9月17日,洛南县发生了洪灾。史安军带领公司捐物捐资共5万余元。2008年汶川地震,他和公司员工一起为灾区捐款3万余元。2010年7月,山阳县发生水灾,史安军又一次慷慨解囊,捐赠10万元。他的这些善举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
现在, 西安西丰市政配套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达到了500人, 初级职称的人员达到80余人, 中级职称人员达到30余人,高级职称达到5人。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拥有各类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和工程质量检测设备50余台。企业先后获得国、市、区“纳税先进单位"、“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达标单位"、“优秀私营企业"称号、“曲江新区社会事业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市场质量合格,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贡献奖"……
从创业开始至今, 西安西丰市政配套工程有限公司已走过了三十年的成长和发展壮大之路。“信为本、 和为贵、 勇为先" 始终是史安军坚持的理念,也是西安西丰市政配套工程有限公司的企业精神。 面对飞速发展的机遇, 他总能审时度势, 让公司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棋牌室、 茶秀、 快捷酒店、成立集团公司, 还有西丰大厦的建设。所有这一切, 都是他为企业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陈定春)
新闻推荐
下午6时30分,陕师大人行天桥“人满为患",而电梯却没有开放记者原登荣实习生侯中华文/图近日,家住长安南路“象牙公寓"的李女士向本报反映,陕师大人行天桥电梯时开时停,且开...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