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琨
记者近日从省教育厅获悉,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48%。按学历层次划分,本科生就业率最高,专科生其次,研究生垫底。为何出现这一现象?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研究生就业率偏低
据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晓驰介绍:“研究生、本科生、专科(高职)生初次就业率分别是87.52%、88.93%、88.14%。"这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截然相反,研究生就业真的那么难吗?
“我当初上研究生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可是如今企业给出的薪资比本科生高不了多少。"学习法律专业的陈阳,是一名刚毕业的法学专业研究生,她对于目前就业形势有些失望,自己的理想职业是成为一名公务员,可是拿着硕士文凭,求职的优势并不明显。
今年4月12日,报考公务员无望后,陈阳就踏上了求职的道路,同学们见面抱怨最多的就是工作怎么这么难找!身边很多同学都还处于等待就业状态。如今多次面试后,她应聘于一家律师事务所,现在正在实习期,每月只有1000元的工资,很辛苦,但她决定要挑战自己,面对这份工作,使自己快速成长!
陈阳说现在的研究生很多都会先去考公务员,或者去寻找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司的法务,负责一些公司的法律事务,一般很轻松,有的刚毕业薪水就可以达到五六千元。但像这么幸运的毕竟不多。
“工资是保障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租个像样的房子一个月就得1000元,物价也居高不下。研究生不像本科生,必须抓紧规划未来生活,攒钱买房子买车,结婚生孩子,三四千元的月薪真是不多。"研究生高冉说,她刚刚辞去了一份销售顾问的工作,就是因为工资无法满足对未来的规划,现在处于求职阶段。记者采访的数位研究生都普遍认为,3000元以下的薪资不予考虑,工作地也扎堆在中心城市。医学专业的小柳也和大多数研究生一样有同样的想法,她告诉记者,公务员落选后,她奔走于各大医院,小公司她肯定不想去,已经等待这么久了,也不着急这一时。
究竟难在何处
那么研究生就业率低难在何处呢?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此前公布的调研报告也显示, 部分研究生求职的优势已不再明显。
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所学专业有关,从学科就业情况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工学类(92.18%)、农学类(91.63%)、理学类(89.62%)、管理学类(89.43%)、文史类(86.03%)、法学类(79.69%)、医学类(79.21%)。
另一方面,企业在面向研究生招聘时,倾向于选择“双985"人才(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在985高校就读),本科阶段未在“985"、“211"院校就读的研究生求职者,由于第一学历较弱,常常被用人单位滞后录用。
此外,记者从《2014年在陕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应届生要获得一份录取通知平均需参加五六场招聘会,比男性多了一两场。年龄、观念、生理、家庭等四个方面是限制因素。
“一些单位会直接招聘男生。"在记者采访中,研究生陈阳坦言,和男同学一起去应聘,被单位拒之门外,甚至有一家单位当时百余人去应聘,结果只招男生。他们抱怨不仅仅是他们法学专业有此现象,她身边有物理和生物专业的女同学都遇到类似问题。她说,如果早点工作就好了,浪费3年读书时间,到头来,工资和本科生差不多。
陈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研究生只有2000元钱薪水的话,出去租房和吃饭所剩无几,读的书这么多,不能为家负担什么,还要继续让父母操心,内心很不安。
“一般来说,研究生考虑的东西更多,高不成低不就。"一家报媒的负责人表示,研究生虽然学历高,但是还需要实际工作的锻炼,他们更需要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媒体人,而且研究生薪资期望值也比较高,他们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薪资没有太大区别。
“研究生的求职的确很尴尬。 "陕西省人才服务交流中心的陕西世纪智通企划部李亮说,研究生就业率低是因为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是研究生趋之若鹜的理想工作,但是门槛也比较高,能到这些单位工作的学生并不太多。而中小型企业一般需要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是不会找研究生的。
西安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更加理性,事实上企业在招聘时,并不会特别在意求职者的学历是本科还是硕士,甚至是不是大专生,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待遇要求太高,还是好找工作的。"我们一直设法引导,让研究生转变择业观念,李亮说他们举办的综合招聘会,但研究生到会的只有2%。
就业观有待引导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 要求各高校和教育部门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使毕业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各高校要持续向毕业生推送用人信息和相关政策,配合人社部门组织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培训、见习、援助等服务。
省政协委员张华俊对此表示,要解决研究生就业难题,一方面,从培养的体系上来讲, 研究生的培养要更加适合企业的要求, 从课程体系设计和能力培养上,更接近企业实体,更适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就业理念应该有所变化,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过分追求高收入,而应该脚踏实地到一些基层单位,甚至一些艰苦的地方去。先把自己锻炼成为企业所需人才,有了一定能力后再考虑长远发展,这是最关键的。
此外,企业也应该看到研究生的价值,培养研究生发挥很大精力,但是研究生毕竟经过后续三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思考方法、研究问题的思路,受到了额外的锻炼,对今后的工作后发之力比较强,要给予他们适应和锻炼的机会。
新闻推荐
□实习记者高琦眼下,交通日益发达,考取驾照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之一。于是,西安市长安区大学城的在校大学生们成了香饽饽,驾校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高校周围纷纷...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