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省十一届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王俊
美国基督教西南长老会客人来访□记者 维博 刘菁
“基督教是爱的宗教,上帝爱世人,我们信仰他的人,也要把这种爱体现出来, 具体的就是爱人、爱社会、爱我们的国家,这是基督教教义的一部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陕西省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王俊牧师解释省基督教两会日常较为密集的慈善捐助活动的动因。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不久, 王俊牧师和省基督教两会全体成员及驻会工作人员带头为灾区举行捐款仪式,带头号召全省教牧人员和信徒为灾区祷告。9月23日,在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结束之后, 省基督教两会全体同工、圣经学校的广大师生又在宗教慈善周活动上捐款献爱心,以实际行动帮助“邻舍",支援灾区人民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近年来, 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始终坚持服务社会慈善理念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资助农村教育、资助贫困山区综合发展、参与灾后重建、帮助教会成立诊所服务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及与西安基督教女青年会合作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培训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累计引进资金1500余万元,受惠人数达1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5·12汶川地震后, 王俊带领全省教徒为灾区捐款123万元, 第一时间从爱德基金会引进资金, 及时为陕西省受地震影响的汉中市宁强、略阳两县, 筹划超过价值75万元的防雨布、 棉被等救灾物资。 玉树地震后,捐款40多万元;2010年,通过全国基督教两会从美国轮椅基金会为陕西省争取到1100台轮椅, 分别捐赠给铜川、安康地区的肢体残疾人。2011年,荣获陕西省慈善协会“2010年陕西慈善奉献奖" 称号。 在全国基督教界作为先进经验进行介绍交流, 获得赞誉。
“服务社会, 造福人群这也是基督教的优良传统。 发扬基督教‘爱人如己’ 的精神, 大力开展社会服务, 实践基督教信仰, 发挥教会优势,关怀弱势群体。" 王俊牧师说。王俊牧师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市一个信仰基督教世家, 曾祖父、 祖父和父亲均为当地基督教会执事, 他是第四代基督徒。 年幼时,父亲曾给他讲“信主三代必出牧师"。 高中毕业后即到基督教会的外围组织西安青年会工作, 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助。1989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金陵协和神学院进行为期4年的神学深造。1993年神学本科毕业, 留校到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务处工作。 1997年7月13日, 经过3个月的祷告,他和妻子选择回家乡教会工作。 1998年1月15日, 被省基督教两会按立为牧师圣职, 开始了他的神职生涯。
自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陕西省基督教两会主席、 会长以来, 王俊牧师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基督教按“三自"原则办教方向, 反对渗透, 抵制邪教, 积极发挥基督教两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带领全省信徒积极探索、努力进取, 用具体行动为陕西的富强、和谐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工作得到全国基督教两会、 省委统战部、 省宗教局及全省信徒的支持和肯定。
在他的带领下, 省基督教两会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 宗教政策,在有关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国家尊严问题上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2004年10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同时, 积极倡议和要求省基督教会、 各地基督教两会建立学习型两会,在省基督教两会专门设立2000册的图书室, 为同工创造学习条件, 深化学习观念, 深受同工拥护和欢迎。
此外, 带领省基督教两会每年平均接待世界各地外宾20余批,230多人次, 其中不乏诸如世界圣公会领袖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世界基督教联合会总干事考比亚等知名人士。 根据需要, 也组团出访欧洲、 澳洲、 亚洲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宣传我国宗教信仰政策, 陕西省社会发展及基督教状况,增进了解、 消除误会、 建立友谊、 促进合作, 对外树立了陕西省社会蓬勃发展、 教会健康成长的良好形象。
在管理教务工作的同时, 王俊牧师积极进行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理论探索。 他亲自编写了22万字的《教会事工管理》一书,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还发表文章60万字, 分别在全国基督教向国内外公开法相的《天风》、中国基督教最高学术刊物《金陵神学志》、 国家宗教局主办的《中国宗教》、陕西民族和宗教局主办的《陕西民族宗教》、 陕西省政协出版的《陕西政协》及中国基督教最高学府金陵协和神学院主办的《教材》等重要刊物发表。 2000年9月,在庆祝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50华诞征文活动中, 《三自道路任重道远, 任务未了》一文荣获三等奖。
在创建和谐陕西与和谐教堂活动中, 王俊牧师用实际行动谱写爱心颂歌。2007年6月,被陕西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和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评为“陕西省民族宗教界从我做起为和谐陕西作贡献活动先进个人、陕西省宗教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自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成为省政协委员以来, 王俊牧师认真履行职责, 积极建言献策, 努力参加考察及调研活动,每届均提出提案3个以上,2007年1月,在省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西安市公共汽车停靠点建设停车港湾的建议》提案,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落实彬县基督教教产的建议》提案,先后被评为优秀提案,并得以落地实施。
记者: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王俊: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筹备委员会, 针对基督教从西方传过来的,当时教会的各种权利如传教权、 经济权和管理权均由西方教会控制, 加之新中国刚成立, 随后的朝鲜战争又爆发等情况, 中国基督教的先辈们认为教会不能再依靠西方过活,这个时候,需要实现独立自主,即“自治、自养、自传",隔断和西方教会的关系,实现了中国教会的自立,这种自立,其实就是基督教本色化、 中国化非常重要的举措。本色化和中国化意味着和西方的味道就淡了, 和中国的地气就接得更紧了, 和当地的文化就更融合了。
记者: 我国现在的基督教会和西方基督教的区别在哪里?
王俊: 我们现在的基督教已经完全不是唐朝时期传过来的大秦景教,现在一般人把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这是不能划等同的,西方文化结合了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希腊、 罗马文化具有典型西方的特色,而我国今天的基督教文化从1807年到现在200年的时间里,实际上现在已经和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尽管现在结合的没有佛教结合的好,我认为他从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吸收了很多东西, 这就是咱们现在基督教的特点。
十三世纪,天主教传入中国,传教士利玛窦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在外貌上和中国同化,学说中国话,穿中国的官服,在概念上把上帝和中国的天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弘扬共同的、和谐的、爱的精神,兼收并蓄中国的儒教仁爱、 兼爱等精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以就有了天主教。
此外,我国基督教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原则,但同时也是普世教会中的一分子,我们主张独立自主,但并不孤立自己。陕西省基督教本着独立自主、平等友好、彼此尊重的原则, 积极开展对外友好往来,树立陕西教会的新形象,展示祖国的新面貌。
记者: 我国的宗教政策对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随着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党和政府及社会群众对宗教的看法也都在不断改变, 教会的社会形象因之逐步提升。 改革开放之后, 宗教团体被视为社会团体,享有与其他社会团体一样的权利, 提升了宗教的社会地位, 有利于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 同时, 大量教牧人员及信徒骨干成为各级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参政议政。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教牧人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的人数达到60多名,充分证明教会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记者: 信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有哪些深远意义?
王俊: 温家宝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加之文化的多元,传播的快速,让人们信仰淡化,道德失范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信仰的缺失。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社会就没办法发展,我到欧洲去访问,欧洲的许多国家已经把信仰融入到血液之中了,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信仰,而不仅仅是在教堂里。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有了信仰才会有道德约束力, 会有明确的奋斗方向。 我们国家对于民族信仰问题已经重视起来,大力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记者: 如何发挥宗教信仰的正能量?
王俊:我小的时候,整个社会把宗教看作是洪水猛兽,鸦片论、消极论甚嚣尘上。改革开放以后,江泽民提出: 宗教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力量,明确了宗教所起到的和谐的积极作用。 胡锦涛提出发挥宗教界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及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宗教伦理不仅是对其信徒本身是一个激励,对于社会公民也是一种激励,云南有一个福贡县,基督徒超过70%,几乎没有犯罪率,成了美好的福音县。按照基督教义,上帝无所不在, 你所做的一切都要对你的信仰负责,要在上帝面前忏悔。 同时,要爱人、包容、忍让,要吃苦,要奉献。通过信众本人,到家庭,再到国家,所以,基督教信仰会对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贡献很大的力量。同样,国家对宗教政策的开明, 也让教牧人员发挥了其积极性和正能量。
新闻推荐
上了罗湖桥,桥下边就是深圳与香港的分水岭——深圳河。罗湖桥中间划了一条线,线北边是深圳管,线南边属香港。过了线也就是到了香港地盘,我停下来,又将左脚跨过线,左脚在深圳,右脚在香港,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