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胡小平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胡小平(右二)在宁强县青木川镇检查食品餐饮单位央丽 记者 李彦林
“大排查,摸清了底数,为食药监管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建起能打硬仗的队伍,为严格执法,铺平了道路;讲诚信,叫响了企业的责任,执法者的信守,为食品药品安全净化出一片湛蓝;业务公开,简政放权,直奔为民服务主题。"11月11日,本报记者采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胡小平,他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回顾。 摸清底数强力介入 食品药品安全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系着每个个体生命的安危,是百姓最关切的民生,也是省食药监管局发力点。 在食品药品业界,陕西到底有多少厂家?生产经营状况如何?有无许可证?有无安全隐患?有无违法违规行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作为心系百姓健康的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玩花架子,不放空炮,为完成光荣而艰巨任务,作实功课。 “摸清监管底数,找准风险点;强力介入,整治食品药品市场乱象怪圈,为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提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胡小平坚定表示。 肩负重托,不辱使命。省食药监管局从今年3月起,历时200余天,发起了规模空前的食品安全大排查。局长胡小平和其他局领导亲自带队,组成6个小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专家、行风监督员等全员参与,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工作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各级执法部门全覆盖排查,将专项整治、基层所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结合,开创监管新里程。西安、汉中、安康将大排查与“小餐饮"改造提升结合;宝鸡将药品纳入大排查;山阳县充分发挥基层协管员的情报员、侦察兵和联防员作用,开展“我执法,你参与"、“我宣传,你传递"、“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的“你我"活动。 问题被曝光摊牌。省食药监管局发现,生产加工环节,产品留样不完整,记录不详实;原辅料进货查验不严,不能实现批批可追溯;出厂不能按要求检验。流通环节,采购食品未建立台账登记,或记录不详实,未索供货商证照,不能确保来源合法;卖场卫生差,防蝇、防虫、防鼠设施不齐全。“四小"三分之一没有健康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受到严重挑战。 边排查边整治,不留死角,不姑息情面。截止目前,全省共有食品经营户约30.79万户,共整改规范食品企业、经营户43947家,处罚4393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3起,取缔黑工厂、黑作坊、黑摊贩285个,查处总案值365.9万元,处罚总金额1290.3万元,查获伪劣食品、不安全食品总金额160.7万元。 伴着执法队伍铿锵的脚步,携着大排查昂扬风姿,胡小平做了深度升华:“大排查是一次大摸底、大练兵、大培训、大提升、大宣传、大展示,摸清了潜在风险点,突破了长期存在的监管薄弱环节,让监管有了针对性、靶向性、精准性。" 建超强的监管队伍 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必须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拉得出、能打胜仗的队伍。省食药监管局积极培养能打硬仗的监管队伍。 胡小平分析道:“重组的省食药监管局,成员组成多样,包括工商、复转军人以及其他部门调配的人员,对食药监管不熟悉、不适应。我们着眼建立信念坚定、监管为民、严格执法、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专业监管队伍。" 于是,全系统“业务大培训、技能大练兵、法规大考核、手段大改善",能力建设悄然兴起。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已举办6期基层监管所长培训班,600名基层一线的监管所长参加;举办市县监管师资培训,为各市县培训60名业务骨干。各级监管部门以会代训、业务交流和集中培训。 培训遍地开花,药品认证中心举行GSP检查员认证检查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对7家企业现场观摩,准确把握评定标准。汉中市勉县镇川镇食药监管所对80多户经营户和10名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围绕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针对日常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解疑释惑。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储存、卫生消毒管理等系统培训,引导经营户依法、规范、诚信。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教育监管对象,增强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 能力建设给监管队伍注入活力,培养出行家里手,业务尖子。炼就火眼金睛,做实服务内容,成为省食药监管局全系统的共识和追求。 用诚信打造企业品牌实现阳光监管 食品药品是安全问题多发地带,在运用法律武器同时,更要注重运用道德力量。 “我们提出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不仅要求企业讲诚信,更强调监管部门的诚信。"这是胡小平代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做出的庄严承诺。 对此,省食药监管局迅速行动,召开全省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电视电话会,对诚信体系建设做出全面部署:计划在2年内,实现“一户一档",按照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对企业量化分级;建企业“黑红名单"制度。建督查档案,实行“阳光审批";技术监督诚信,建权力公开清单;行政问责纠错,受理企业、群众的质疑和投诉。省食药监管局筹集资金430万元,建12331投诉热线。 诚信体系建设得到积极响应,全省监管部门、技术检测机构和100家食药生产经营企业做出诚信承诺。宝鸡市在全省率先发布食品药品企业诚信“红黑榜",7家企业名列红榜,3家企业被列入黑榜名单。 省食药监管局公开承诺,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零容忍"。白水县法院根据县食药监管局和公安局等部门调查取证,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对生产销售毒豆芽皎某、王某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江苏淮安楚洲区82岁胡炳华,一封情况反映信引起陕西省食药监管局高度重视,他网上购买的假药很快解决,正规药品厂家免费给他提供了10盒药品。 诚信规范监管者行为。西安某医药连锁公司下属店涉嫌无证经营保健食品,该店所辖食药监管部门个别执法人员碍于情面,违规制作执法文书,篡改行政处罚时间,帮企业逃避处罚。省局将此案移交当地纪委,分别给予4名当事人撤销党内职务、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等处分。 以监管部门自身诚信带动和推进食品药品行业诚信,让诚信成为一种风气,一种美德,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执着前行。 为食药发展竭尽全力 省食药监管局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提高监管效能,为食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 打铁先要自身硬,整治先要自身清。省食药监管局开展机关公务员考核末位查究,对“庸、懒、散、浮"的作风,对失职、推诿扯皮,服务态度冷漠、不敢担当,严格整肃。 主动请缨,在全国率先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西安、宝鸡、杨凌、韩城被确定全省首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试点城市。省上出台食品安全城市评价标准,从组织管理体系、监督执法、企业责任、应急管理和社会共治等五个方面进行细化,明确提出公安、监管部门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查办率达100%,对重大违法案件移送率、结案率达100%;食品安全事故事件应急处置率达100%。 努力营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彻底根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耍特权、吃拿卡要"等行为。简政放权,将食品流通行政许可、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全部下放各县区,精减流程、缩短办理时限。 让汉中市镇巴县青水镇苗乡农家乐的村民黄连斌高兴的是,他拿着刚从镇监管所领回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激动地说道:“我们这离县城60多公里山路,以前办证要往县城跑三四趟,自镇上成立了监管所,我再也不用跑长路了。" 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让群众感受到监管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各级监管部门在辛苦付出。“真没想到,咱们镇上有了食药所,办证方便了,农家办宴席也有人管了,出去吃饭也放心了。"长武县丁家镇五里铺村村民甘清涛一番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2013年5月,丁家镇率先在长武县建成了镇食药所。针对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所里主动出击,对小作坊生产条件进行改造提升,对小食品店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对小餐饮进行规范整治,对小摊贩进行登记备案,促进行业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管。特别是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建立了申报、备案、检测、留样制度,明确村级信息员是本村红白喜事聚餐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自从当上了村里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丁家镇五里铺村支书郭化民的身影,便时常会出现在各种家宴上。郭化民说,村里50人以上的聚餐会提前3天向他报告,所里提前1天对原料采购、贮存、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菜谱、厨师健康状况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并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现场进行督促整改、完善。在丁家镇,这样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每村起码配备了一名,同镇所一道,他们共同组成了全县食品药品监管的“基层堡垒"。 胡小平说:“监管为民,为民监管。我们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食品药品的健康快速发展真抓实干。" 省食药监管局在实战中,炼就了铮铮硬骨,炼就了一颗赤胆为民的心。他们怀揣对人民高度负责,维护法律正义的坚定信念,严守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是人民群众信得过,赞誉有佳的执法队伍。我们预祝这支队伍,在前进的里程中、创造出更加骄人的成就,立下更大的战功!
新闻推荐
2014Morning·Baby少儿国际艺术交流大赛艺术慈善公益行第二站“为爱通关"活动近日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举行。两天来,活动共筹集善款7490元。记者张宝勤摄影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