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4块80英寸液晶显示屏组成的高大震撼的电视墙,不停切换着市区各个繁忙的交通路口,430处高清电子监控、39个高空监控探头、280套智能卡口就像西安交警指挥中心伸出去的可视触角,随时掌控拨动着整个西安路面交通的节奏。接警员一刻不停地接听报警电话、解决群众咨询求助,值班交警带班长和指挥长面前摆着五部电话、四部电台,她们一边接听电话,一边通过电台下达指令。眼前这一片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来自西安市交警支队122智能化指挥中心大厅——保障全市200万辆机动车能够畅行无阻的大脑中枢。
“有事找交警,就打122”,从曾经的一名民警、两部电话,到如今每年接警超百万起,西安市交警122已经在百姓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作为全市交通前沿指挥部和联系广大市民的有效平台,西安市交警122指挥中心承担着全市122交通事故接处警、交通管理突发事件、重大警情的紧急指挥处置、交通管理预警研判、群众求助咨询投诉、交通科技系统应用等一系列任务。在机动车数量连年激增、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的现状下,122交警指挥中心负重前行,他们不但适应了纷繁复杂的工作,且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寻求梳理全市交通地图的“新招”。而这一切只源于这个单纯的信念——“百姓出行平安就是幸福”。
百万接警“零投诉、零失误、零曝光”
西安交警122接警量年年超过百万,每日平均要接3000多个报警电话,接警服务好坏直接影响着西安交警的整体形象。2014年交警指挥中心叫响了“百万接警‘零投诉\’、‘零失误\’、‘零曝光\’”的口号。截至今年10月底,122接警量已达到104万余起,期间未发生一起有责投诉、重大失误和媒体曝光的警情。
与100多万群众打交道,要做到这“三个零”绝非易事,成功达成这一目标的背后是指挥中心民警奋力提升服务水平,争取群众百分百满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文明接警、微笑服务”、“心中有他人,传递正能量”是接警员时刻牢记在心的工作原则。不论是报警、转警、咨询或者投诉,本着“有警必接、有难必帮”的原则,对群众报警和求助咨询耐心倾听,认真解答,快速做出妥善处置。接警员严格执行“首接负责制”,按照122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宇的说法:“必须要让群众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解答,就算打错电话也能准确了解该找谁,怎么做。”
快!争分夺秒的生命线
“各单位注意!涉嫌抢劫车辆为白色翼虎,车牌号码为:×363××!正沿包茂高速向西安方向逃窜,此刻已通过营盘收费站,沿线各大队立刻开始拦截、追捕!”2014年9月24日11时12分,122指挥中心接到110警情,一群众在包茂高速被这辆小车抢劫。警情就是命令,指挥大厅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值班民警立刻呼叫沿线高速大队、长安隧道大队、曲江大队等各大队,要求确保拦截、追捕无一遗漏!同时安排高速大队、长安隧道大队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设法拦截嫌疑车辆,并通知其他有高速出口的大队在高速出口处,设卡拦截。27分钟,嫌疑人在沿路交警迅疾的行动下,顷刻落入法网,受害人拍手称快。据统计,仅2014年交警指挥中心电子监控调度处置突发警情32219起,协助110处置各类警情14417起,其中重大警情113起。
快!时间就是生命。迅速、高效是122指挥中心对交警接处警提出的首要要求。为了确保每一起交通事故都能得到及时快速有效处置,指挥中心确保群众报警在接通支队、大队两级指挥中心后,同时接转至一线出警民警手机上,使一起事故报警从原先下达到一线出警民警需要至少3分钟缩短到平均不到1分钟,而且民警在赶往事发地的路上就已经基本了解事故情况,大大提高了出警处置效率。为了确保每起出警指令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落实,特别是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群众救助等情况,122指挥中心规定全市三环内处警时限为10分钟,轻微事故和一般拥堵必须在3分钟内得到解决,在最大限度上争取了抢救生命、降低损失、保障畅通的时间。
本报记者晁阳葛兰实习生孙倩许可通讯员杨扬
新闻推荐
四十余幅意象山水作品立足本土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时空\’青绿山水脉络展——李云集篇”西安开启
李云集向观众解读自己的作品开幕式现场李云集致辞李云集为观众签名赠书开幕式现场李云集接受媒体采访李云集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